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五十章 尺带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请求(3/3)

在王公大臣、长安百姓、番邦使节的观看下,尺带珠丹卑躬屈膝,只为苟活。

李隆基不再想着杀死尺带珠丹。

本来李隆基对尺带珠丹恨之入骨,但看到尺带珠丹这种样子,更觉得他活着才能满足虚荣。

以后在大小宴会上,让尺带珠丹见证大唐的强盛。

河源县,为大唐柏海郡新设之县,是为黄河源头之地。

作为吐蕃曾经的领地。如果尺带珠丹知道这个县在,一定会面红耳赤。

封大唐之爵,也意味着尺带珠丹是大唐之臣。

“臣谢圣人宽恕!”

尺带珠丹心中苦涩,进行第三拜。

他听到吐蕃向大唐臣服,这是谁的主意?

仔细一想,尺带珠丹心中释然。

他使三十三万大军全军覆没,除了臣服大唐,还有路可走吗?

吐蕃绝对无法承受李瑄的再一次攻击!

他希望吐蕃新任掌控者,有忍辱负重的意志,而非真正的趴在大唐的脚下,再也抬不起头。

他是一个失败的赞普……

剩下的附属诸王,政务大臣,李隆基没有封赏,只是让将他们全部关在尺带珠丹的宅院中。

那里今后就是他们的活动场所,除非圣人召见,否则他们不能踏出一步。

和附属国的质子不同,他们只是俘虏。

一场隆重的献俘仪式,随着李瑄从通阳门入兴庆宫而结束。

长安的百姓,意犹未尽。

对李瑄的谈论和崇敬,原本就未平息,现再次推向**。

三次行走在朱雀大街,使长安百姓无不知晓。

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会被教导将来成李瑄那样的英雄。

长安学堂中的老师在教导学生诗篇时,如果是李瑄的诗歌,比教导别的诗歌要多数个时辰。

学生也喜欢听李瑄的英雄事迹。

诸多文人以李瑄为当世风流。

当然,与李瑄有利益冲突的人遍地都是,他们恨李瑄恨得牙痒痒。

之前歌谣遍长安,李隆基派李琦查证散播谣言者百人。

李隆基将他们全部流放两千里。

这百人都是受雇于人,虽然没逮住散播谣言的真凶,但震慑住长安游手好闲的混混。

如果再有人诱导他们传谣,一定会被这些混混抓起来,到官府领取巨额赏钱。

花萼相辉楼的二楼,无数珍馐被呈上,美酒飘香。

李瑄和诸位将领,甚至还有尺带珠丹等,都要到参加李隆基对李瑄的接风宴。

只是这样的宴会,尺带珠丹等注定如坐针毡。

旁边的酒杯他们碰都不敢碰,还有那人间的美味,他们只能闻一闻。

也没有大臣敢与尺带珠丹等交流。如此情景,还不如坐牢。

李瑄作为众星捧月的对象,不论大臣们心中如何想,表面上要对李瑄执礼,尊称“天水王”。

这一次,只是一个接风洗尘的小宴。

因为八月还有诸多大宴。

如八月五日的千秋节。这是李隆基的生日,所以是大唐的法定节假日。

还有八月十五中秋的夜宴。

如不出意外,李隆基都不会取消。

特别是中秋节,是大唐非常重要的宫廷节日,皇帝会亲自祭月,百姓也会摆上月神的牌位叩拜。

宴会上,李隆基先一一召见南霁云、哥舒翰、李光弼等人,并亲自赐予一杯美酒,勉励他们。

李瑄在下方与诸臣互礼。

不一会儿,李隆基就问候好其他将领,将李瑄叫到主座的玉案旁。

他一上来,就问询李瑄生擒尺带珠丹的细节,他认为奏书上,记录的还不太详细。

编故事李瑄最在行了,他绘声绘色地向李隆基讲述擒尺带珠丹的过程。

对李瑄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却讲得差一点就被尺带珠丹跑了一样,在山穷水复的时候,突然间柳暗花明。

李隆基听后抚掌大赞,为李瑄敬酒。

李隆基又仔细询问黄河源头,以及黄河源头那么细小的原因。

李瑄给的答案很科学合理,让李隆基茅塞顿开,感叹天地的奇妙,更觉得李瑄博学。

“现吐蕃臣服,臣觉得自己不适合再兼任河东、朔方两镇,请圣人免去臣这两镇节度的职位。不过臣请圣人保留臣河朔采访使的位置,那些豪强不仅指使朝廷命官,藐视朝廷;还派刺客刺杀朝廷边帅,这与谋反何异?所以臣想去河东行采访处置之事。”

与李隆基足足攀谈一个时辰,李瑄这才说起此事。

他主动放弃无法控制的朔方、河东两镇。

控制节镇需要时间,历史上安禄山本来能在五年时间,控制河东。

他也很机智,掌控河东军的第一年,就发动征讨契丹的大战,试图以军功掌军。

可是那一战,安禄山败于土护真水,且败得很惨,自己逃到山谷,躲避二十多天。

事后,安禄山竟然把河东兵马使鱼承仙杀死,将失败的罪责归于河东兵马使和一个在太原北部的附属突厥部落。

是以失去河东军心,五年未能再掌控。

李瑄只是在河朔骑兵中有威望,想要掌控两镇,必须率领全军经过一次大胜,奖赏全军。

而李瑄已经没有时间,去挑唆回纥,率领两镇获得军功。

李瑄懂得取舍之道,他第一步计划放弃这两镇。让李隆基知道他没有任何异常的心思,对他更加信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