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异闻录 第九章 种下心魔(2/3)

高欢的母亲韩期姬,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善良女子。嫁给高树生后,下地劳作,侍候婆婆,直到生育高欢时落下病根,四年后离世。可怜的高欢连梦里都没有母亲的记忆。

姐姐高娄斤,十四岁时嫁给怀朔镇狱卒尉景。尉景后来当上了狱队,在怀朔镇一亩三分地上说话属于有些分量的人物之一。高娄斤育有二子一女,女儿三岁时夭折了。长子尉粲,年方十四岁。次子尉亮,现年五岁。

这便是高欢的家庭背景。

真实历史上的高欢,二十三岁以前,一直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思想的转折从神龟二年的洛阳之行开始。

洛阳这地方的建城史大约始于公元前十二世纪。第一位抄刀手是周公。历经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王朝,共105位帝王在此鼎定九州。可以这么说,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家园。

后世总有人骂河南人不厚道。其实,打击面过大了。洛阳人很好的,满大街的快递小哥都比现在的某些大学生显得有文化。牛逼之处就在于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主要体现在都城。洛阳一地占去1529年,秦汉隋唐时期的古长安占去1400年,元明清三朝的北京占去800年,南北朝、明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的南京断断续续几百年的建都史。其它都城可以忽略不计。

北魏从拓跋珪立国的公元386年开始,都城从盛乐(内蒙古托克托县)迁往平城(山西大同)。一百年后,在孝文帝元宏执政的太和十七年(公元494),又将首都从平城迁往洛阳。说来说去,总是绕不开洛阳这片多情的土地。

如果说北魏入主中原的147年国祚当中,最好的年代是哪一段时间,那就要数孝文帝执政的三十年,即公元471—500年。这段时间的洛阳人富裕到什么程度?有记为证“……王侯功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摸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

洛阳之大,当世为最,人口百万,举世闻名。来自于世界各国的使节、商贾、僧侣、文娱之人,在洛阳街头如过江之鲫。此时的洛阳,与北宋鼎盛时期的开封旗鼓相当,不分伯仲。王公勋贵,丢弃象马如丢掉一双鞋子。普通庶民的资财,多到可以随手遗弃却不心疼。衣食住行极尽奢华,业余生活纸醉金迷。这时期佛教盛行,仅京城表里就有大大小小的寺庙一千多处。如果非要类比一下此时洛阳人富裕的感觉,那就是后世的“迪拜”,真的不差钱。即使到了灵太后胡氏掌权的神龟年间,国力已经衰弱,但皇家府库中的金银布帛依然堆积如山。另外在《洛阳伽蓝记》中有一段关于御街两侧建筑的记载:“……阊闾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司徒府、国子学堂。学堂内有孔丘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学府南有宗正寺、太庙、护军府、衣冠里。御道西有右卫府、太尉府、将作曹、九级府、太社、凌阴里。……”

这段文字中有三个信息:一、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府院里闾,争相比肩。二、所谓的凌阴里就是藏冰之处。一千五百年前的洛阳人就能享受到冰镇食品,真够牛的。三、国子学堂,遵从孔丘。儒家思想也是鲜卑人的统治手段,教化根本。

孝文帝死后,元恪继位。由于种种原因,国力开始下滑。后族外戚干政的力度越来越大,拓跋皇族的实力派人物屡遭排挤打压。派系林立,龃龉不断,天灾**,四处鼓包,北魏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高欢担任函使出入洛阳之时,正值朝中争权夺利的戏码显现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