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四百一十五节 印度洋争夺(2/2)

赵礼立刻联系了联系了陈绍宽的海军署,派人跟陈绍宽商谈后,陈绍宽十分感兴趣,他很快请示了蒋价石,蒋价石也有意思,接着陈绍宽就赶去了印度,代表中国跟美军谈判,关于沿用租界法案租借给中国一只海军舰队的议题

同时赵礼没把希望寄托在一棵歪脖树上,俗话说要在旁边那棵多试几次,赵礼又请出了闲居塞北的沈鸿烈沈鸿烈此人是东北海军创建者,要能力有能力,还颇通人情,政务能力也很强东北沦陷后,东北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人员损失却不大,大多数的军舰都是自沉因为这些军舰多为海防舰,甚至大多数只是江防级别的,对上日本世界第三的海军,根本就没有胜算

尽管东北海军覆灭了,但是留下的这些人,却也并不是没有本事的,其中高层多为留学日本,也有东北自己培养的海军人才,正规程度比之东北军要强很多呢不得不说当年的东北真是富裕,他们为中古培养了一代航空人才,如高志航等,也锻炼出了大量的海军人才,代表就是沈鸿烈

沈鸿烈也去了印度,随行的还有近百人的原东北军海军士官他们的任务自然也是接受美国人租借的舰艇,然后成立的中国海军可是陈绍宽的谈判进行的十分不顺利,可以想象,此时美国人对中国也是担忧的,尤其是塞北军在北方的扩张,让他们觉得,战后中国也将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好在现在这个竞争对手是瘸腿的,只有陆军空军,却少海军,那么能给他装上这条瘸腿吗美国人不傻,显然不同意了

这是阳谋,谁都看的出来,中国人要海军是为了什么,自然是为了战后声音能大一些而这些都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赵礼不急,于是建议陈绍宽退一步,不要求美军提供作战舰艇了,但是希望美军让这些人加入美军作战,理由冠冕堂皇,对日军的战争中,只有海军现在没有中国人参与了,中国希望在各条战线上为反法西斯事业做贡献显然这是为了锻炼人才,让这些久以没摸过船的家伙们,在去海上战斗陈绍宽请示了蒋价石后,向美军正式提出了这项要求美国人知道中国人的意图锻炼人才,可是他们也乐意,既然中国人愿意牺牲就满足他们,反正他们没有造船能力,战后要是扩张海军还是要依靠美国,到时候又是一大笔生意于是他们同意了陈绍宽、沈鸿烈等人上船,并且对他们礼遇有加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将来这批人就是中国海军的高层,那么将来如果要跟中国做军舰生意,这些人是绕不过去的,趁现在打好关系,是最低的成本和最佳的捷径

沈鸿烈和陈绍宽两人是旧识,一战的时候,他们都参加了英国海军,跟德军海军战斗过论起战斗经验,两人都不差,后来又都是中国海军中的高层,一南一北是泰斗级的人物因此在美军战舰中,美军很给他们面子,给他们两人都安排了荣誉副舰长的职位,当然只是荣誉的真正的指挥是轮不到他们的

两人此时也有竞争关系,各带了一只队伍,一南一北,一方是原属于北洋海军,后来加入民国的,一方是组建的东北军阀海军论起实力来说,应该是陈绍宽带的人多,但是沈鸿烈狡猾一些一时也分不出高下,反正两人都把自己人安排到了美军各个战舰上,从航母到运输舰一点不落下

印度洋是战场,但是海洋很大,不可能处处烽烟很快美日两国海军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斯里兰卡和印度大陆之间的海峡周围,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许多小岛也是争夺的焦点终于双方的大舰队,在海峡某处相遇了,一场二战中最大的海战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的爆发了

赵礼不关心战况,他只在意结果

他收到的情报是,此战日军出动了航母十二艘,各型其他舰艇五十多艘,战斗机七百多架而美军投入了航母十五艘,各型战斗舰艇一百多艘,还有临时支援的英国三艘轻型航母,作战飞机上千架

最终战况是美国以一百多架战斗机损失,六艘巡洋舰沉没,十余艘巡洋舰轻创的代价,击落日本战斗机六百余架,击沉航母三艘,重创多艘巡洋舰战斗结果日军败退,彻底失去了对印度洋的控制力而美军进一步逼近了马六甲海峡,下一步的目的就是向加坡发动攻击了

//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