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四百一十六节 山地部队~四百一十七节 进攻湖北(1/3)

x,最快更新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

印度洋海战后,美军休整了两个星期后,与英军一道进逼马六甲。/QВ5.C0m

但是马六甲尤其是新加坡日军经营日久,过去的历史上,直到日本投降,英国人也没有能够收复这里。

现在光靠海军,贸然进入马六甲,势必会吃亏。于是美英联军,先是进入了安达曼海,这里的仰光此时在驻印军黄凤府军的占领之下,因为英军在物资上卡黄凤府,因此黄凤府赖在这里已经有月余了。

虽然以前占领了这里,可是仰光被日军海军封锁,这个港口根本就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盟军在印度洋上战胜了日军,仰光附近的日军舰队也已经撤退到了新加坡,随着盟军海军的到来,这里再次开放了。

美军登陆后,联军指挥官立刻就与黄凤府进行了会晤。他们此次来可不仅仅是占领仰光这么简单,而是要彻底把日军驱逐出马六甲,不仅是海上的,还包括陆地上的势力。但是美英军陆军都不怎么样,美军在太平洋上个日本逐岛争夺,英军主力在非洲沙漠地区戮战呢。在亚洲他们认为只能依靠的就是中**队,而此时距离新加坡最近的正是黄凤府这只部队。

黄凤府在这里有怄气的成分,但是也未必没有等待的意思,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进入新加坡的机会,否则当初他也不会费力气抢来攻击仰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了,要知道当时仰光的防御可比曼德勒更加坚固呢。这里也是日军的物资补给港口呢。损伤了大量有生力量,占领这里的目的今天就要达到了。

在跟美英联军秘密磋商了一天一夜后,达成了许多协议,在自己留下一万人留守仰光保护物资补给以免再次受到英国人卡脖子后。而其他的部队配合英美海军行动,在必要的时机,坐上美国人的运输舰,在马来半岛登陆。

在国内,塞北军的第三步作战计划九五之尊终于开始了。

两路大军,一路从河南往湖南进攻,一路从山东往苏北安徽地区挺近。

战争进行到了现在,塞北军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为离开华北平原后山地越来越多了,塞北的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了。在南方的丘陵地带,大炮也不好使,迫击炮以及小口径火炮才是主力。反而是日军的掷弹筒是比较犀利的单兵兵器,一时间塞北军开始大量的换装,撤下了大量的大口径不便于运输的火炮,大量的迫击炮,从苏联那里得到的技术新生产的肩扛火箭筒和仿制日军的掷弹筒大量装备到前线军中。

日军依托山东丘陵在鲁南苏北进行了短暂的抵抗后。再次撤退。塞北军步步紧逼,追击在第一线的竟然不是任何一支机械化部队,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一只精锐部队。这是第一军高凤举部的一个师,没有进入序列。是一只**师。

师长黄岩曾留学日本,后来又去德国留学。学历上算是军中精英,只是战斗的经历太少。才导致他职位较低。其实像他这样的人在塞北军中大有人在,塞北军现在至少有上千人有留洋的经历,多为留日、留美和留德,其中很多因为数年在外求学,回国后反而没有以前的战友职位高。

黄岩就是这样,他1934年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两年后,然后到了德国柏林高级士官学校学习,直到40年才回国,出国前他职位是团长,回国后依然从团长做起,战争进行的几年中,才升职到了师长。不过此人的师却跟其他师不太一样,他的师是山地师,他在德国学习的就是山地作战,并在雪绒花部队中实习过,跟蒋价石的二儿子还在那时结识。

黄岩的部队穿过鲁南丘陵,进入苏北河流qb5的平原地区,沿着运河越过了微山湖,进入徐州地区。几年前李宗仁在这里辉煌,也在这里败北。而现在形势完全逆转了,塞北军战局了压倒性的优势。

黄岩的部队尽管在最前方,但是塞北军大部队却相距不远,此时的情况是,黄岩的前方是日军,左右交错也是日军,甚至后方也有日军,但是此时日军也是沟通不畅,完全已经是混战了。

黄岩的部队之所以冲到了第一位,这跟他们追击一直日本部队有关,这是一只被打散的日军师团总部。他认准了这是一条大鱼,通过路上从日军身体上搜到的文件,他们得知这是番号605师团的日本杂牌部队。尽管如此,但是能生擒一整只日军师团,这也是相当值得夸耀的事情。于是黄岩认准了这只部队,一路猛打,打散了主力,消灭了反抗,一路追击其指挥部到了徐州南部。

在一个未明的山区中,终于堵住了他们。

此时他们追击的敌人人数已经不足一千了,缩在一个山坳中,负隅顽抗。

“对面的中国兄弟听着,相比你们也明白现在的情况,我承认你们打的很勇敢,但是你们也应该深入我军包围之中了。大家各为其主,本身却没有深仇大恨,何苦如此相逼。不如各退一步,放我们离去,也好让你们脱险。”

“说什么呢?”

黄岩也已经冲到了最前线,他不是个冲动的将领,不过此时已经顾不得了,他的部队也打散了,只有他跟他的警卫团,侦察营追了上来。可是这时候负隅顽抗的日本人,却突然喊话起来,只是他们说的中国话太拗口了,黄岩没听明白。

“对面的日本军人听着,别跟老子说中国话了,中国话几千年的历史,不是你们这种民族能学会的。要想谈判就说你们的鸟语吧,老子听的懂。”

黄岩喊道,他在日本留学过。但是却对日本没有好印象,因为经历了九一八,当时日本国内的**情绪很浓烈,而他在学校中也没少受日本同学的挤兑。

“好的!对面的兄弟听着。我一向敬佩中国为泱泱大国,双方兵戎相向实乃可惜,可是这是政治,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我对此都不应多作置评,但是作为普通的士兵,如此厮杀实在是让人遗憾。我建议我们双方都让开通道,让对方过去。不知阁下的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