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1章 诗雄岑参(2/3)

“在两个月的行军后,他到达了安西节度使驻地龟兹城,开始了他的幕府生活。”

“天宝十载正月,高仙芝入京,改任河西节度使。”

“他的一些幕僚先到达河西节度使驻地凉州,岑参就在其中。”

“岑参到凉州不久,大食兵犯四镇的消息传到了,高仙芝又须重返安西,应付变局,岑参于是滞留凉州。”

“天宝十载六月,高仙芝兵败的消息传到凉州,岑参等人动身返回长安。”

“岑参返回长安后,总体比较闲散,似乎没有正式的职事。”

“这一段时间里,他曾较长期地归隐南山,交游也变得更加广泛。”

“天宝十三载,岑参从长安出发,再次赶赴西域。”

“在岑参到北庭的三年时间里,破大勃律与征石国这样的大战已经过去了,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战争。”

“但是在岑参赴北庭后的第二年,安史之乱在中原爆发了。”

“岑参的上司封常清离开西域,接受唐玄宗的任命保卫东京洛阳,因兵败被玄宗诛杀。”

“封常清幕府中许多人东归长安,岑参为他们送行。”

“天宝十五年,安西北庭大军被征召入京,岑参随之东归,他的边塞生涯自此结束。”

“至德二年,肃宗来到凤翔,将领如郭子仪,文士如杜甫等都自各地赶赴凤翔。”

“同时,岑参也随官兵一起从北庭到达风翔。”

“经杜甫等人引荐,岑参被授右补阙,从七品。”

“此官职品秩并不算高,却是皇帝近侍,可直接进谏和上封事,地位颇为清要。”

“至德二年八月,肃宗遣郭子仪等攻长安,九月二十九日捷书至凤翔。”

“十月十九日,唐肃宗离开凤翔,二十日还长安入居大明宫,岑参跟随入京。”

“朝廷安定下来,表面上恢复了太平景象。”

“乾元二年春天,朝廷中枢变动频繁,数易宰相,岑参的老朋友们也一个个被贬离京。”

“岑参在京时是从第六品上阶,如果单论官职大小,岑参此次调官是升迁。”

“但岑参自己却不高兴,这主要因为唐朝士子重朝官轻外官,岑参也不例外。”

王安石:30岁的岑参终于梦想成真,可是他并不开心,还写了一首很伤感的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此时诗人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

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很久了,而眼前的路还很长很远。

双袖龙钟泪不干,写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诗人虽然志在建功立业,但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却无法抑制。

龙钟是指涕泪淋漓的样子,双袖是指衣袖。

马上相逢无纸笔,写的是偶遇入京使时的窘迫情形。

诗人想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却没有纸笔可用。

凭君传语报平安,写的是对入京使的托付和期盼。

诗人只能请他捎个口信给家人,让他们不要担心。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音韵和谐流畅,结构对偶工整。

首联写景寄情,表现了诗人对故园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末联写事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入京使的托付和期盼。

两联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转折,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全诗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手法,而是直接用事实和感受来表达主题,体现了诗人豪迈坦荡的风格。

“在虢州时,岑参常常感到苦闷,这在他的山水诗中反应了出来。”

“乾元二年秋末,战乱又起,虢州临近前线,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

“在战争的阴云下,岑参写了不少相关的诗。”

“岑参的战争诗和杜甫有很大的不同,基调不是悲哀的而是昂扬的,呈现出一种向前疾驰的姿态。”

“唐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叛军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各路大军返回驻地,岑参也随之返回长安。”

“当时蜀中正有战争,岑参走到汉中,又折回长安。”

“到大历元年二月,才又随杜鸿渐入蜀,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长安了。”

“永泰元年四月,原剑南节度使严武病死,其部下争夺节度使之位,内斗不止。”

“十月,一派将领郭英乂被杀,蜀中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