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最快更新超级能源强国最新章节!
1990年的中国股市还没有开始圈钱,1990年的房地产还没有开始膨胀,1990年的银行业还没有开始向私企疯狂放贷……1990年的中国商界是一片钱荒的景象。
但大华实业却富的流油。
华107开始产出后,瑟坦油田日产8万桶油,价值160万美元。去掉各项税款和各项开支,每日盈利130万美元,赚钱的速度比印钞机的快多了。
从10月到6月,瑟坦油田的原油产量自万桶油上升到了8万桶,总收入超过2亿美元,不仅偿还了台塑和长荣集团的借款,尚余近亿美元。这些钱,除了用于济柴的扩张、大华实业对海上钻井平台的投资等等之外,还剩了数千万之多。
不能准确算出数字的原因,是快速增涨的收入和大量的支出,令收入节点变的很不清晰。尤其济柴、大华实验室、大华实业乃至海上运输公司和大华燃气公司不定期都有大额收入的情况下,
天然气包销合同自去年10月以来开始执行,苏城虽然没有赚到钱,但也没有亏钱,保持着尚算平衡的状态。去掉了这个最大的危险源之后,苏城向大华燃气公司的投入,几乎不需要动用公司的存款。
瑟坦油田的盈利支撑燃气公司的支出绰绰有余。再大的建筑公司,一天也花不掉130万美元。等到一年以后,全部工程结束的时候,不仅华108,连华109都要开钻了,那就更不会缺钱了。
在广*东签下第二份协议,尽情铺设管道的苏城,分明的体会到了冰火两重天的含义:做能源企业,要么上天,要么入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拥有矿藏且开采出矿藏的能源企业。就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支持,不管做什么都可以,资金的富余本身就代表着资源的稀缺性,获得超额利润也是自然而然的,容错性也很高,幸福的像是在天堂。没有矿藏或开不出矿藏的能源企业就像是在地狱,不仅要竞争稀缺的资金,而且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每日都在烈火中挣扎。一个不小心,就被烧的通透。
像是广*州、惠*州这样的城市,早在80年代中期。就落入了香港大亨们的眼帘。若非国内企业享受了时间优势,或者说,若非苏城请胡集弄那份红头文件的时候。存了个心眼,轮不到他来铺设管道,远比国内发达的香港燃气管道商,估计早就从香港钻过来了。能停靠十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船的国际良港不是说说的,他们不仅能省下码头钱,还拥有成熟的团队和数十年的管道运营经验。
换成稍弱一点的燃气管道商,都不敢和香港的公司打擂台。只有国家设置的商业壁垒,争取几年时间,才有分庭抗争的机会。
苏城比历史上多争取了两年的时间。现在看来,实际只有一年左右。这对黄能国际一流的燃气管道商是完全不够用的,但对大华实业已绰绰有余。
当第一根天然气主管道埋入广*东的土地,苏城就对四郎说:“看住这里,若能占到三分之二,大华燃气公司就可以宣告成功了。”
这里是全国消费天然气最多的城市,无论是习惯还是消费能力。即使只占此一省之地,稍微包装一下的大华燃气公司也足以在香港上市,圈到远超盈利的资金。尤其是2000年以前,香港人看中国,还以为这块大地上只有两个区域:广*东和其他地方。成为广*东的城市燃气供应商。在h股就相当于占了半壁江山。
与在山*东相同,广*东的建筑公司。也因燃气管道而获得了1亿元投资的大部分。他们活了下来,就减弱了上游欠款公司的压力,让他们能把有限的现金还给生产企业,从而让停工企业恢复生产,继续还钱给上级企业……
整个清欠工作将持续2年之久,但是,解开头环是最重要的。这一步,前人用了1年时间,济*南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在山*东省的企业现金流有所恢复的时候,其他省市还在建设清欠办的架构,以及清欠顺序上扯皮呢。
这种领先全国的示范效应是强大的,苏城和大华燃气公司一度获得了十多份邀请,尤其是内地省份,由于自身的资金劣势,尤其关注外界的资金注入,甚至有派官员到济南来跑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