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三十六章 为王前驱(一)(2/2)

至于新华夏岛屿本土之间的运输嘛,如果单靠东非运输公司剩下的三艘运输船肯定是不够的,毕竟新华夏岛向本土的商品出口增加很快,木材、剑麻、干果、海产品、椰子、蜂蜜、胡椒等商品的出口量比两年前几乎翻了一番,这对运力的要求当然也提高了一倍。因此,这个时候,为了不影响向本土的物资出口,史钦杰就得抽空去一下海峡对面的莫桑比克岛,请那里的葡萄牙人帮一把手了。他们那里也有几艘空闲的三桅帆船,承担一些往本土的运输任务当不成问题,大不了多付点租金就是了嘛。

既然做出了决定,11月18日,在等待一个热带风暴离去后,大修完毕的东非运输公司四艘运输船扬帆,离开了新华港,然后顺着莫桑比克暖流南下,朝西澳孤山港而去。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新华夏岛与澳洲之间的运输线问题。其实,从气象与海流方面来说,新华夏与澳洲之间是可以全年通航的。而东岸政府之所以把两地之间的运输季仅仅限定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份之间,这主要还是因为涉及到了移民问题。说白了,就是从澳洲前往新华夏岛的船只,都是满载了移民的(返程时则装满了货物)。

他们从澳洲西海岸北上,然后进入信风区,顺着南印度洋环流返回新华港。而这段航线大多数时候是在炎热的海域航行,必须尽快通过,否则移民会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大量死亡。而每年的五月到九月间,这段海域既顺风又顺水,便于移民船快速通过,以减少死亡率。

可如果过了这几个月份,移民船行经这里时便会面对跨越赤道压制住东南信风的西北风,洋流也受到这股不利风向的影响而流速大为减缓,这个时候船只航行的速度就极慢了――甚至如果不是机帆船的话,这个季节纯风帆船根本无法在这段海域航行。可想而知,如果这个时候东岸的移民船行经这里,以慢得令人发指的龟速前往新华港,一路上船上将要往海里抛下多少具移民尸体。

当然了,如果这船只运载的是货物,那么就没有大碍了。只要小心一些,基本上南印度洋理论上是可以全年通航的,毕竟货物可不会生病。

这几艘东非运输公司的船只装运这些雇佣兵抵达西澳地区的孤山港后,将在那里对船只进行维护保养,然后顺便再装载一些远东的稀罕货物返回本土。这些货物种类繁杂,一般是药材、皮毛、动植物、书籍古玩玉器、茶叶瓷器丝帛以及一些捕获的澳洲土著――按照政策,原住民尽量要异地安置,因此这些澳洲土著将尽量“消耗”在新华夏岛。

德国黑森雇佣军集体运输到远东充当炮灰,和他们一同前来的波兰战俘们的景况则要差很多。他们如今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算是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的契约奴,每个人都要在新华夏岛的国营种植园、煤矿、码头、伐木场等场所工作满五年,才能获得自由民身份。而这,无疑意味着他们极高的死亡率。但这又如何呢?东岸共和国将他们从克里米亚鞑靼人手里买回来,可不是为了当大爷供起来的,而是用来干活的!无论是挖煤、伐木、种地还是干苦力,又或者是深入雨林开拓领土、讨伐野蛮人,总之是不会让他们闲着的。

想要获得自由,可以!先好好干个五年再说!五年后,你就可以在新华夏岛落籍,然后拿着上头发给你的遣散费去购置土地、房屋和牲畜,如果还有余钱的话,还可以再娶上一房媳妇。前途是美好的,但你首先得在满是蚊虫、疾病和野蛮人袭击的危险环境中熬过地狱般的五年!说实话,这一步其实就已经刷掉很多人了,可想而知,这一千五百余名波兰战俘五年后还活着的可能将没有几个――事实上能有三五百就不错了。

1649年11月底,新来的一千五百多名波兰战俘在东岸民兵的“护送”下分赴各地,其中五百人去到了塔城煤矿,五百人去到了归化港的剑麻、咖啡种植园,最后剩下的人则全部被打发到了棉河港的棉花种植园内。从现在开始到接下来的五年内,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为东岸人创造效益,所谓为王前驱,便如是也。(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