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七十九章 城市化(二)(1/3)

“青岛县的人口近几年增长很快,尤其是城区人口,二十年内增长了300%,主要是工商业人口的增长,其人口密度也远超东岸绝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和城市,或许只有首都东方县能与之媲美吧,但也要差上一筹,尤其是在许多经济、金融方面的政府部门搬到青岛港之后。”寸土寸金的博览会大街上,强东贸易有限公司老总梁强东正伏案奋笔疾书,为下周将要去讲课的兵团堡学生们准备讲义。

“……按照有关部门的定义,常年居住人口低于3500人的是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介于3500-10000人之间的小城市,人口超过一万的即可成为大城市。这样说起来,东岸的大城市其实还是不少的,但是我要说,这是很多年前的标准了,在人口飞速增长的当下,如此划分确实有些不妥,应当认为只有居住人口在三万人以上且从事工商业者比例超过70%的城市,才能成为大都市。这样算下来,全国也就青岛、东方、平安等东部地区发展较早不多城市够资格搏一搏大城市的称号了。”

**********

而就在梁强东伏案写讲义的时候,远在东岸首都东方县十月大道尽头的一座不大的二层宅院内,特里斯坦·亨利将书桌端到了院子里的一座亭子内,一边享受着屋里吹不到的凉风,一边写写画画着:“……联合省曾经颁布过一些有关行业方面的敕令,确立了职业自由的原则,即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在购买国家营业执照或许可证之后,从事包括手工业、商业、农业等在内的所有行业的经营活动。当然,职业自由原则的施行并不代表着完全放开对一切行业的限制,医生、药剂师、建筑业主、造船主等需要许可证;演员、酒馆和旅店的老板需要治安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比较封闭,排斥外来者的进入。但即便如此,这仍然具有非凡进步意义的法律,奠定了联合省成功的基础,阿姆斯特丹成为了拥有15-2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且几乎所有人都从事工业、商业、渔业等各类经营性活动,与那不勒斯那种大部分从事农业的所谓30万人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

“东岸共和国同样拥有职业自由,且更进一步,对工商业、航海业等非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东岸的各类职业行会,加入和退出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行会也逐渐从一种带有约束性的合作组织变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私人联合会,当然政府对这些行会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行会不再是一个如同巴黎、伦敦那种封闭性的半垄断组织,而是成了一个服务型的沙龙组织,比如共同商讨行业发展、经济上互相帮助、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等等,而且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域也远远不止一个行会,并不存在垄断之虞。毫无疑问,这样的直接好处是工匠和企业的数目增加了,此外在一些生产供过于求的部门,手工业者人数下降,这完全是职业自由的结果。从这一点上看来,旧大陆无论是先进的联合省,还是落后的法兰西、英格兰及德意志地区,都远远不如东岸人,城市商业的发展没有了持续性的活力注入,这城市化的进程也就无从谈起。”

**********

“……城市化启动的重要标志就是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拉大。曾几何时,因为每个成年男女三十亩地的关系,农业人口的生活一直比城市工人较为惬意,且收入水平也高出一线,这在建国最初的十多年里尤为明显。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逐渐兴起,这种局面很快就被逆转了!”

“……首先,因为交易所、债券市场、银行、电报公司、煤气公司、街车公司等设施的存在,城市在市场、信息、交通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工匠和商人的首选之地,因此城市和乡村的工匠分布差异越来越大。而工匠或工人数量又从来都是衡量工业化乃至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据统计,在1675年的时候,全国城市工匠与乡村工匠的平均比例已经达到了34:1,城市工匠主要以五金工业(金银铜铁锡的加工生产)和纺织工人为主,乡村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