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极品通天 第117章 四教出山,百家争鸣【求订阅,求收藏】(1/2)

却说老子分神入凡,化身老聃,年方十三学识已甚是渊博,先生见此,便推荐其去洛邑求学。于是,老聃便与其母依依惜别,踏上了求学之路。

数月之后,老聃行至洛邑,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商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之后,老聃居洛邑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如此也算还其本名。

要说此时的老子,却也是一心善之人,眼见天下大乱,各国掌权者无不努力改革,却是为了于此乱世分得一份天下。如此却是苦了天下百姓,战火一起,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国中青壮更是十室九空,天下一副残败之象。

老子见此情况,苦思良久,便将自己所学整理、归纳,最终创立一派学说,以道为名,人称道家。

道家以‘道’为引,阐述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变化,认为“道”是一切事物地根源。而‘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

道家还主张精神上地超脱,不界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道家以为,‘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鉴于当今天下大势,战争不断,民生困苦,老子便提倡人们必须放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呼吁天下诸侯国君以“无为”治理天下,如此天下才能和平安定。而老子最终的目标,却是希望天下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可惜,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老聃之主张多不为各国君主采纳,虽说老聃盛名在外,天下有识之人莫不敬佩,可当政者对其却甚是冷淡。

就在老子创立道家之后,众圣皆是有所感应。有心下界传道,可道祖之言尤在耳边,想如老子那般分神下界,可又不愿损了自身修为。要知道老子之所以能够分神下界,却是仗着那独门秘术‘一气化三清’,若是众圣分神下界,那那便是将元神撕裂,最少也要损掉数千年的修为。因此,众圣皆是犹豫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