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寸(2/3)

某心中甚为疑惑,左帅征讨流贼多年,不知对平贼的大势有何见解?”

席间众人都停下筷子,此处虽然朝廷大员众多,但对于全国范围的形势却比较模糊,流寇信息多来源与邸报,左良玉这样南征北战的武官,才是最了解流寇的。左良玉本是个红脸壮汉,此时喝了酒更是红得厉害,旦跟他名声有些差别,他待人颇为客气,对史可法态度也颇为恭敬,他放下筷子道,“回史道台知道,贼虽逾多,但今日贼早非往日之贼。自贼兴以来从贼者不下百万,就抚者十之一,擒者十之二三,为官军所杀者十之四五,余生者是为老贼,此等老贼凶恶且奸狡,每与王师战,胜则乘

势长驱,败则散金银于地,名曰买路银,军中纵贼者实多,此乃贼难灭之一因。”在坐众人都认真听着,庞雨与流寇几次作战都是击溃,因为基本都是步兵,谈不上追击的问题,所以没收到买路钱,在滁州时听其他各路官军说及过,此时众多文官在场

左良玉也并未避讳此点,倒让庞雨颇有些意外。左良玉稍作停顿,看着张国维道,“然则贼势兴衰,要害非在官兵出力与否,实因岁荒政乱,奸民无以为生,自然相率从贼,而至逾剿逾众滋蔓不绝。史道台所言平贼大势

左某剿贼数年,大势不敢说,只敢说贼众之数,如今已是崇祯五年十倍以上。”

此言一出,旁边陪席上一阵惊叹,几名文官神色凝重,史可法自己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道,“若非渑池南渡……”

他说到此处欲言又止,庞雨以往听过史可法讲述这一段,不免要大骂官军,偏生渑池南渡时左良玉就在河南剿贼,所以此时骂不出来。

张国维见状举杯道,“此番戴道台、左帅、汪都司前来援剿,我应天兵马定要与左帅诸位同心协力,无惧十倍之贼,平贼便在今日。”

……

静谧的东作门内街上,马蹄声踢踏踢踏的回响,庞雨往左瞟了一眼,左良玉的坐骑两侧还挂着弓插和箭插,不知是不是左良玉的习惯,连赴宴都全副武装。

宴席结束之后,众人在酒楼分别,庞雨主动为左良玉引路,借着送他回营的机会再拉近些关系。

“左帅是征战多年的宿将,下官新入行伍不久,无论用兵还是知敌,皆不如左帅多矣,日后还请左帅不吝提点晚辈。”左良玉虽喝了酒,但在马上仍是稳如泰山,他闻言道,“打仗这事儿,宿将便多了小心,新行伍总是要些锐气的,左某这等打了许多年仗的人,提点你的未必那么合用。此

番你等是主军,张都爷亦在此处,还是听都爷调遣便是。”庞雨听到说道此处,赶紧接话道,“大人高义,此番厚集兵力,正是击贼时机,午后商议的引贼出山,在下的浅见是放开潜山,引贼往安庆去,之后左将军自桐城截断石井

铺,下官由石牌至安庆,将贼围困于此段官道。”

“这些巨贼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非是我等想他们往哪里去,他们就那么听话,庞将军打算如何引他们入瓮?”“左帅向在河南征战,下官为左帅禀明安庆此地情形,前年流贼沿驿路抢掠,沿途已无钱粮可供养其生存,今岁官兵四处堵截,其抢掠有限,以安庆之地而论,只有府城有足够的钱粮物资,此贼必所图。下官放开石牌或潜山,以府城为饵,诱其深入腹地。方才所说是贼走潜山,若贼走石牌,则下官可与左帅合力,之后以重兵将其合围于皖

河沿线,如此可收一大胜。”左良玉听完思索片刻,庞雨期待的看着他,下午的会议上多半都在说后勤,并未商量出什么具体的战术,张国维只提了引贼出山,但如何配合的细节没有涉及,此时抓到

时机,庞雨自然希望能说动左良玉。

“流贼往来如风,石井铺可否截断他们退路?”“禀左帅知道,石井铺是驿道与行人道交汇之处,由此至府城,往西山脉纵横,只有小道通行,流贼不熟地形,跑不过下官的本地兵马,往东则多水田河塘,截断此地贼便无路可逃,流贼前哨确实迅捷,然则只要其大军出山,即变步骑交杂,其中不免大批厮养家眷,行动就此迟缓,那步卒亦是人头。只要左帅截断石井铺,下官可保证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