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十六国 第三十章上屋抽梯(2/2)

来人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一面旁若无人扪虱,一面不卑不亢道:“晚生特意来投将军。”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吾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意欲北定中原,为民除害,而关中大族却无人来投,是何道理?”

来人侃侃而谈:“将军不远千里,深入关中,苻健困守内城,而将军却不一鼓作气将其攻破,大族们都不知将军所想,以至于不肯前来。”

桓温听完,心中暗暗吃惊,低头思虑:攻破内城,军士必然损失惨重,吾只得虚名,而关中却归属朝廷;如果吾之军力消耗过大,必在朝中失势,不如退兵而去,保存实力,所以

吾才不急于破城,但莫名退兵,又恐天下笑话,只待苻健之兵,能威胁于吾,吾自退去,此人一番话,直插心扉!

过了许久,桓温才抬起头,慢慢说道:“朝廷内无人可比先生之才!”

来人听完,微微一笑,便扬长而去,卫兵想欲阻拦,桓温便摆摆手,示意放行,遂招近侍,耳语道:“汝暗中观察,此人所住何地,要好生保护。”

月余,坚守内城的苻健见桓温大军懈怠,另派苻雄率领七千骑兵,在白鹿原与桓冲交战,大败桓冲,苻雄乘胜又在子午谷击败司马勋,使得桓温大军粮道受阻。加之苻健命兵士抢收地里麦子,更加导致桓温军粮短缺。而且苻健部署的三万精兵,眼看就要断其退路,桓温不愿死战,只得迁徙关中居民三千余户而回。

临行前,桓温找到进言寒士,邀其一同南归。寒士说道:“吾家人皆在关中,不忍远走,吾愿在山中读书,以待将军北伐。”

桓温见其不愿南行,并不强人所难,随即离去,率大军退回江南。

苻健复得关中,此时关中百废待兴,苻健便在长安设置客栈,以招抚前来投奔之人。并且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不修宫宇,专心政事,崇尚儒学,这时的关中,终于可以获得战乱时期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前秦国力亦开始有所恢复。

若知前秦国运如何,寒门学子,姓甚名谁,且看下章。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