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十六国 痴人说梦:南燕立国(2/2)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建立政权的游牧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民族特性消失,民族凝聚力随之丧失,而中原文化的忠君爱国思想又与民族凝聚力丧失而导致的人心思变的思潮所相互矛盾,所以,在这一时期,在北方地区建立政权的游牧民族内部,矛盾丛生,乱象迭起,而这些政权也在这种内部矛盾造成的国力衰弱,民生疲敝的亡国之相下和外部的北魏王朝与东晋王朝的军事压力下,一个接一个的走向灭亡,其主体部族在丧失了民族特性之后,也就基本完成了民族融合,成为了新的汉族先民。

甚至说,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尽管盛极一时,结束了十六国乱世,但是,也未能逃过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的游牧民族的这种魔咒,当北魏王朝的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鲜卑拓跋部的民族特性同样消失殆尽,其内部像此时的后燕帝国一样,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叛乱与政变,但是,又由于儒家忠君爱国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些取得叛乱和政变成功

的枭雄们无一例外的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安定人心和控制政治局面,最终,使得北魏王朝在接二连三的叛乱和政变中分裂成了两个傀儡政权,就是短命的西魏王朝和东魏王朝,不过傀儡终究是傀儡,当枭雄们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必然选择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臣子之位走上皇位,所以,仅仅十余年之后,西魏王朝就被权臣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取而代之,变成了北周王朝,东魏王朝就被权臣高欢之子高洋取而代之,变成了北齐王朝,而攻灭北齐王朝重新统一北方地区的北周王朝同样是汉化的鲜卑人的王朝,其鲜卑的特性早已消失,所以,北周王朝同样要在叛乱和政变中走向灭亡,果不其然,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胡化汉人杨坚成为了北周王朝的掘墓人,其发动的政变使北周王朝控制的北方大地全部成为了隋王朝的领土,随着隋王朝挥师南下,成功的攻灭了江南地区的南陈王朝,华夏大地重新归于一统,开始于十六国时期的民族大融合的血腥期就彻底的结束了。并且庶族地主阶级也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书写中华文明史的灿烂篇章。

说到这里,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之前我们说到过的逆历史潮流的战争也出现在了北周王朝对北齐王朝的战争上,先不说当时这两个王朝的统治者的个人能力,按照历史潮流的发展应该是胡化的汉人最终成为北方大地的统治者,而北齐王朝却正是由胡化的汉人高欢之子高洋所创建的,按照历史的发展的规律应该北齐王朝攻灭北周王朝才对,事实上北齐王朝的国力远超于北周王朝国力,但是到了北齐王朝末期,其统治者接二连三的出现昏庸无能之辈,反观北周王朝的统治者宇文邕却是一个干练果断的人物,所以本来应该是由北齐王朝完成的历史使命,被北周王朝完成了,但是因为北周王朝对北方的统一并不算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所以胡化的汉人杨坚重新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成为了新形成的汉族先民的领袖。

但是,杨坚构建的隋王朝彻底结束了十六国以来民族大融合血腥期的混乱局面,同时又开创了由庶族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的时代,隋王朝内部所承接下来的是矛盾重重的九州大地,有北方新形成的汉族先民与江南地区土著的汉族先民的矛盾,同时也有寒门庶族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还有胡化的汉人与汉化的胡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表面上看隋王朝完成了九州一统,但实际上隋王朝就像一个刚刚组装起来的火药桶,遇到一点火星,就会爆炸。所以,当杨坚去世之后,杨广在夺嫡之争中胜出,其操之过急的执政治国手段就成为了各方势力抗争的托词,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出现的各种势力,最终让隋王朝二世而亡。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