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十六国 痴人说梦:石勒称帝(2/2)

遗憾的是,建立后赵帝国的羯族,在庞大的游牧民族各个部族中,终究还是一个不算大的部族。或者说根本就不算得上是一个民族,充其量是几个小部族的联合体。作为庞大的后赵帝国的统治主体,面对游牧民族的其他的各个部族,羯人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即使石虎再凶狠暴虐,能够用铁一般的手腕控制着后赵帝国,但他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当石虎辞世,其继位人不能用有效手段压制后赵帝国中的各个利益集团,那么各种矛盾交织的后赵帝国的垮台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走向。

当一代枭雄石勒病入膏肓之际,作为战功卓著的宗室王爷,石虎趁机开始了篡位行动,石虎的此番作为,让我想起了短命的秦王朝和隋王朝,这两个王朝也都是在首任帝王病入膏肓之际,国政被乱,咱们接下来不妨说一说这两个王朝。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首任统治者秦始皇也被称为千古一帝,秦王朝对于我们今天的贡献简直太多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秦王朝将分崩离析的各个诸侯王国统一在了一起,使得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也就造就了后世的王朝无不以维护大一统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且秦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彻底的统一在了一起,根除了长期政权割据的土壤。

今欧洲有很多的小国,他们的语言文字非常接近,但并不通用,这就是在历史上称霸欧洲的封建帝国没有一个像秦王朝那样,将欧洲的各个邦国在文化上进行统一,使得欧洲历史上各个邦国分分合合,难以有效的统一在一起。而我们国家却因为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王朝,就在文化上进行了统一,即使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有无数的方言,但是我们的文字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文化礼仪也是一样的,国家的大一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尽管秦王朝将大一统的观念传至后世,但它毕竟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各国的遗民,复国之心不死,亡秦之念不绝,秦王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宦官赵高在秦始皇死后,与丞相李斯狼狈为奸,拥立秦始皇幼子继位,便是秦二世,秦二世荒淫无度,而赵高却自恃大功,为祸朝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也走向灭亡,平民出身的刘邦在秦末乱世中,解决了各种矛盾,构建了西汉王朝。

其实隋王朝跟秦王朝也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隋王朝也是结束了两百多年以来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朝时期的割据场面,同样在其国内有各种的矛盾,但是隋炀帝杨广在夺嫡成功之后,趁着其父亲隋文帝杨坚病危之时,逼死其父,登基掌权,杨广为了解决好南北朝时期遗留的各项矛盾,所做的一切努力太过操切,隋王朝国力难以支撑隋炀帝的各项为政举措,导致了各种势力的不满,而且也引发了隋末的农民起义,同为关陇贵族集团的李氏家族成功的取代了隋王朝,建立了唐王朝。实际上对于解决数百年乱世遗留的各项矛盾,隋王朝要比秦王朝积极很多。但同样在复杂的矛盾中,最终被唐王朝所取代。

在短命的隋王朝和秦王朝之后的封建王朝,即是汉王朝和唐王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繁盛的两个封建王朝,其实这也说明了秦王朝和隋王朝,只不过是当时的社会属性的过渡期,秦王朝是统治阶级由奴隶主阶级向贵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隋王朝则是统治阶级由士族地主阶级向庶族地主阶级的转变阶段。在他们之间,还有有一个短命的西晋王朝,是统治阶级由贵族地主阶级向士族地主阶级转变的阶段。

所以我认为,当大一统王朝处于乱世一百年以上,一般来讲,应该就是社会的变革时期,秦王朝以前的春秋战国,西晋王朝之前的三国乱世,隋王朝之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而刚刚结束乱世的大一统王朝是难以面对百年乱世所遗留下的矛盾的。不管这三个大一统王朝如何努力的解决前世各国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他们本身就是矛盾的主体,最终的灭亡也是历史的趋势,但同时,新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同样也将秦王朝和隋王朝之后的汉王朝和唐王朝推向鼎盛,而因为士族地主阶级本就是统治阶级转变的大过渡期,整个国家矛盾重重,但是西晋王朝之后的东晋王朝也算保持了江南半壁江山的稳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