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十六国 痴人说梦:汉赵立国(2/2)

当东汉王朝建立之时,南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南匈奴的历代单于皆以和亲为荣,并被东汉皇帝赐姓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南匈奴历经上百年的和平时期,人口增长迅猛,而北方的草原已经被后起之秀鲜卑族所占据,为生存所迫,南匈奴部众只好大批的南迁,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很多人已经开始融入到了汉民族之中,当时主持东汉朝政的曹操忌惮匈奴人口过多,将南迁的匈奴部众,划分为五部分别安置于不同的地方,这也就是五部匈奴的来历。

而继续生活于北方草原的南匈奴人与新兴的鲜卑族人开始了融合,这些匈奴人也就被称为了匈奴铁弗部,在我看来匈奴人也好,鲜卑人也罢,都是游牧民族,而且都是黄种人,只不过古代的先民对于血统看得过重。铁弗部属于匈奴,那么我猜测很有可能是当时留在北方草原

的匈奴部落的小首领迎娶了鲜卑族的女性,铁弗部部众应该还是匈奴人。关于民族的融合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谁也不可能说的很清楚,这也只是我本人的一些想法。

随着三国归晋之后,南迁的匈奴人也就自然而然的依附了西晋王朝,但当西晋王朝内部变乱不断之时,南迁的匈奴部众却在和平的发展环境下,人口愈发的繁盛,而且因为风俗习惯等问题,已经与当地的汉族先民有融合,也有冲突,这时,南迁的匈奴人便有了自主立国的想法,当在西晋王朝中为官的匈奴单于的后人刘渊返回匈奴部众之中,那么匈奴的部众也就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依附的领袖,而此时西晋王朝的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刘渊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国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刘渊建国绕不开生活在中原大地的汉人,实际上刘渊能够定国号为汉,尊奉刘禅为先祖,说明了内迁的匈奴人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我甚至认为当时的匈奴人很有可能已经只是存在于对民族的认识是属于匈奴,其生活习惯与方式已经跟汉民族的百姓很接近了,而且刘渊起兵,依附人数众多,里面应该还是有很多的汉族百姓为生活所迫参加了刘渊的军队。

因为古人并没有民族的概念,当游牧民族大量人口内迁之后,势必与汉民族在一起生活,游牧民族的文化与定居民族的文化交织在一起,而游牧民族却在文明程度上远没有定居民族先进,那么游牧民族就要向定居民族学习,而同样,定居民族也会吸取游牧民族的长处,从而对自己的文化进行改进,这就使得我们的中华文化如此绚烂多彩,而且十六国时期之后的汉族先民与之前的汉族先民的风俗习惯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这肯定是时代的进步,所以说十六国时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去谈及这段历史,一是,该段历史非常纷乱,二是认为这段历史是我们先民的屈辱历程,在我看来,这段历史完全不等同于八国联军入侵,因为有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介入,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才繁盛至今,十六国的这段历史,只是民族融合的一个趋势,是带有明显的进步性质的,对于外来的文化,只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才可以长久存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只能是自取灭亡。

当匈奴贵族刘渊振臂高呼,创建了汉化的匈奴族政权,那么匈奴人融入汉族先民的脚步自然而然的加快了,汉赵的建立也敲响了西晋王朝的丧钟,随着刘渊收留的羯人石勒攻城略地之时,关东大地已经不再属于西晋王朝,而以复兴汉王朝为己任的刘渊,如何还能记得自己是一个草原上的健儿,也只有当他拿起弓箭,跨上战马,带领部众讨伐奄奄一息的西晋王朝时,他兴许可能还记得自己是一个匈奴的单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