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天里,当人们在海边弄潮游泳时,有时会突然感到身体的前胸、后背或四肢一阵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觉,那准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不过,一般被水母刺到,只会感到炙痛并出现红肿,只要涂抹消炎药或食用醋,过几天即能消肿止痛。但是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有两种分别叫做曳手水母和箱水母(或称海黄蜂)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强。
南海梦想科考艇出发了,蓝天白云下的大海波澜壮阔,他们在途中观赏沿路翻滚的海浪。
梦弟看见一只大水母在海面上漂浮,他不知不觉地闭上了眼睛进入了神秘的梦境。
海洋爷爷说:“毒性最强的是澳大利亚箱形水母,因形状像箱子而得名,这种水母身上的毒量足够毒死 60个人。”
计算机姐姐说:“在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一带的海面上,有两种水母,分别叫做海蜂水母(箱水母)和曳手水母的,其分泌的毒性很强,如果被它们刺中,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而死亡,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手水母。”
箱形水母发出的毒素,是世界最毒的毒素,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血清可以救助。有研究说,水母毒素的毒性,其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及心脏毒性等等。沙蜇毒素使受害者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低血压、休克和肺水肿。
中国南北诸海,还有多种剧毒水母,如僧帽水母、火水母、白色霞水母、夜光游水母、金黄水母、灯水母、疣灯水母和海月水母,它们的伤人机理和沙蜇类似。暑假威海浴场挤满了避暑的游客,水母开始现身,有的仅手拿大小,有的宽如锅盖,还有的比车轮还要大。它们趁着炎夏,顺着浅滩和降雨后低盐度的海水漂浮,四处捕食浮游生物。科学博士带着小燕子、小聪、梦弟,顺着沙滩漫步,寻找水母尸体。
水母缘何频频伤人,目前尚无定论。辽宁海洋水产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自上世纪末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面开始大规模出现水母,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在历史上也属罕见。
海洋爷爷说:“人们不愿意相信水母是海洋动物中最危险的动物,与现在的一些童话故事有关,也与水母预告海洋气候变化的作用有关,我讲一个水母的故事,请你们打开梦幻开关。”
——在浅海区,小水母、寄居蟹、海星、海胆在一起玩耍。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小水母突然惊叫起来:“不好,风潮要来啦!”
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海上风平浪静,哪来的风潮?”
“相信我,赶快躲起来!赶快躲起来!”小水母说完就张开“透明伞”向深海区游去。
寄居蟹、海星、海胆仍然犹豫不决,他们真不舍得离开啊!可这时,他们看见许多渔船和海舰也纷纷回港了。海星说:“舰艇上装有先进的科学仪器,人们都回港了,那说明风潮真的要来了,我们赶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吧!”大家纷纷点头。
没过多久,狂风怒吼,巨浪滔天,风潮来了!不一会儿,风潮过去了,大海又恢复了平静。得救的小伙伴们纷纷向小水母道谢:“谢谢你呀,小水母!”接着又好奇地问:“小水母,你真了不起!不过,你怎么知道风潮要来了呢?”
当风潮来临之前,空气和海水摩擦就会产生一种人类和一般动物都听不到的次声,而小水母的触手上有个小结,小结里面有个听石能听到这种次声,所以小水母就能预知风潮的到来啦。科学家根据听石原理在船上装上“风潮预测仪”,它能提前15个小时预知海洋风的到来呢!
小聪问:“我想问,水母是不是所有的海里的动物都不放过?”刘傻子说,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伙伴。那是一种俗名小牧鱼的双鳍鲳,体长不过7厘米,可以随意游弋在水母的触须之间,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遇到大鱼游来,小牧鱼就游到巨伞下的触手中间去,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利用水母刺细胞的装置,巧妙地躲过了敌害的进攻。
有时,小牧鱼甚至还能将大鱼引诱到水母的狩猎范围内使其丧命,这样还可以吃到水母吃剩的零渣碎片。那么水母触手上的刺细胞为什么不伤害小牧鱼呢,这是因为小牧鱼行动灵活,能够巧妙地避开毒丝,不易受到伤害,只是偶然也有不慎死于毒丝下的。水母和小牧鱼共生一起,相互为用,水母“保护”了小牧鱼,而小牧鱼又吞掉了水母身上栖息的小生物。
梦弟问:“刘傻子爷爷,我想问,你说海洋中最危险的动物分别是水母、鲨鱼与海蛇,难道水母没有天敌吗?”刘傻子回答说:“当然有,美丽的杀手水母也有天敌,棱皮龟就可以在水母的群体中自由穿梭,轻而易举地用嘴扯断它们的触手,使其只能上下翻滚,最后失去抵抗能力,成为海龟的一顿‘美餐’”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