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皇帝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确实如此。我点的那位状元,其救灾策略之深刻,笔锋之犀利,直击问题核心,令人叹为观止。他直言不讳,天灾虽猛,但**往往更为严重。若救灾时不能有效遏制人心之贪婪,确保物资真正送达需要之人手中,则灾祸只会愈演愈烈,悲剧亦将更深重。”
说到这里,她不禁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几分忧虑与无奈:“相比之下,杜若兰与蒲柏在救灾策略上提出的措施,虽亦不失为良策,但终究稍显稚嫩,未能触及问题之根本。”
潘晓明闻言,心中暗自思量,随即恭敬地回应道:“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臣以为,这两位学子虽在见解上尚未达到状元之高度,但其救灾答卷亦属上乘之作。他们之所以不如状元,并非文采不足,而是缺乏岁月的积淀与阅历。若因他们年轻便轻易否定其才华与潜力,恐怕有失公允。”
清歌皇帝闻言,点头表示赞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期待:“你说得对。年龄并非障碍,反而可能是他们未来成长的资本。他们还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历练的机会等待着他们。国家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这些年轻人来承担。既然如此,就点蒲柏为男探花,杜若兰为女探花吧。”
“陛下圣明!”潘晓明恭敬地回应道,心中暗自为这两位学子感到高兴。他知道,清歌皇帝特意审阅这两份试卷的用意,也明白这两位学子是殿试中才貌双全的佼佼者。如今得此殊荣,无疑是对他们才华与努力的肯定。
面试结束后,殿试的学子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探花郎的最终确定和传胪大典的到来。整个皇宫仿佛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期待着那一刻的到来。
所谓传胪大典,便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宣布进士名次的隆重仪式。在古代,“胪”有上传语告下的意思,传胪即唱名公布之意。因此,宣布进士名次的典礼便被称为“传胪大典”。这一日,对于所有参加殿试的学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临,学子们都早早地来到太和殿等候。太和殿作为外朝三大殿之首,是大炎皇宫中最宏伟、规制最高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是天地间最庄严的存在。
学子们身着新制的官服,男子一身粉色衣裳,显得英气勃发,神采飞扬;女子则披着蓝色的长裙,温婉可人,端庄典雅。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殿试中男子所穿的官服特意选用了粉色。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粉色都曾是男子的专属色彩。一是因为粉色染料珍贵,仅次于紫色和青色,只有显贵之人才有资格穿着;二是因为在传统审美中,暖色调被视为阳性,与男子的刚健气质相契合;而冷色调则属阴性,更适合女子。因此,粉色作为暖色调之一,自然成为了男子所喜爱的颜色之一。而蓝色则象征着广阔的天空和宁静的宇宙,女子穿着蓝色衣裳更显温婉娴静、端庄典雅。
随着传胪大典的临近,整个太和殿都沉浸在一片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之中。学子们或站或坐,或低声交谈,或默默祈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与紧张。他们知道,这一刻的到来,将意味着他们的人生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将全力以赴,为自己、为家族、为国家争光。
终于,随着一阵悠扬的钟声响起,传胪大典正式开始。太监们手持黄卷,高声唱名,宣布着进士们的名次。每宣布一个名字,太和殿内便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学子们或喜或悲,或激动或平静,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这一刻感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庄严与神圣。
当太监唱到蒲柏与杜若兰的名字时,两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喜悦的光芒。他们知道,这一刻的到来,意味着他们的努力与才华得到了认可与肯定。他们相视一笑,仿佛在说:“我们做到了!”
传胪大典在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圆满结束。学子们纷纷向皇帝行礼致谢,感谢她的赏识与提拔。而清歌皇帝则微笑着看着他们,眼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她知道,这些年轻人将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她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说起来,粉色,在往昔的岁月里,曾是君子风度的优雅代言,它承载着一种温文尔雅,又不失力量的气质。而蓝色,则如同淑女般,静静地流淌着温婉与宁静。然而,时光荏苒,世事变迁,如今的人们,总爱调侃说,男子汉穿上粉色,那才是真正的勇猛无畏,这并非空穴来风,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有过这样的风尚潮流。
自民国七年以降,女权之声日益高涨,女孩子们开始大胆地尝试男孩子的颜色,以此彰显她们追求平等的决心。一来二去,审美的天平悄然倾斜,蓝色逐渐成为了男子的象征,而粉色,则意外地成为了女孩儿的专属领地,这一转变,虽无明文规定,却成了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规矩。
李清歌,这位穿越时空而来的姑娘,初到这个世界时,便被这颠覆传统的色彩观念所震撼。她望着满街的粉色,从玫瑰粉到芭比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而当她看到男学生们身着粉色衣裳,那份惊讶,几乎让她的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她觉得,这样的搭配,实在是太过突兀,难以接受。
她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她想,若是小孩子穿粉色,或许还能增添几分可爱;但若是那些饱经风霜,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大老爷们,个个头发斑白,脸上皱纹横生,再穿上粉色,那画面,简直是不敢直视,太过违和了。
李清歌的眉头紧锁,然而,周围的人却似乎并不觉得有何不妥,反而认为这才是真男人该有的装扮。时代在变,审美也在变,李清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随波逐流。日子久了,她竟然也慢慢习惯了这种颠覆传统的色彩搭配。
说到科举,那可是读书人一生中的大事,如同鲤鱼跃龙门,一朝成名,便能从乡下小子一跃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传胪大典,更是如同过年一般,学子们都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大炎朝新设的恩科,对于李清歌来说,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她特地命人为她制作了一件大红缂丝龙袍,上面绣着淡金色的牡丹,那华丽的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穿上它,李清歌非但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反而散发出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太和殿前,皇家礼乐声震天响,礼部官员们穿着统一的朝服,清清嗓子,准备开场。文武百官也是一身帅气的官服,整整齐齐地走进大殿,站好自己的位置。
礼仪官一声“吉时已到”,李清歌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大殿。她稳稳地坐在九龙御座上,那威严的气势,让人不敢直视。百官和学子们齐刷刷地行礼,高呼:“女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