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62章 柯黯然自荐(1/3)

晨钟敲响,朱门洞开,一位位朱紫衣顺着白玉拱桥,穿过宫楼玉宇,金銮殿中的金砖澄澈如镜。

在羽林卫的引导下,百官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随后大太监唱喏,羽扇仪仗之下,大夏圣上和天后登上御座,珠帘垂下,百官山呼万岁。

礼毕。

因为昨天是中秋佳节,所以一般八月十六的朝会上,大家也同样会先说一些吉祥话。

首先是各地上奏的贺表,而后是羽林卫禀告在外等候传召的地方官员,大夏圣上一一准许觐见。

而后今天朝会正式开始,到了议事阶段,墨渠就率先出列,“陛下,臣有事奏。”

百官们看向出列的墨渠。

知道墨渠要说什么的贾源长报以冷笑,并没有要阻止的意思。

因为他那篇文章一出,今天墨家说什么都是错的,墨渠之所以这么激动,除了对写文章的自己恨之入骨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

如果贾源长今天和墨渠在外面真的大打出手,甚至动用了修行手段,那么墨渠甚至敢今天在正午门前纠结墨家官吏和儒家官吏打一场,到时候就是墨家和儒家的学说道统之争。

虽然问题也很大,但至少比墨家想要‘天下人都服十二章’的问题小多了。

所以今天在外面,贾源长知道自己写了这篇文章,就做好了今天在正午门前被墨家出手打死的准备。

只要他不还手,墨家出手打死他,就不是道统之争,而是墨家做贼心虚!

所以看到贾源长没有还手,周铁戈就第一时间冲上去阻拦,墨渠也顺势退了下来。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墨渠仍然不死心,这件事已经无法敷衍过,索性就只能够先参一本儒家居心叵测了。

御座之上,大夏圣上旒冕珠帘垂下,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说。”

墨渠整理了一下思路,“今日儒家《醒世报》上,贾源长公然发表欺君之论,请陛下惩处!”

大夏圣上看向贾源长,“你有话要辩解吗?”

贾源长出列,拱手道,“墨大人既然说我发表欺君之论,不如将我说了什么欺君之论说出来,让大家听听,理不辨不明,何必藏头露尾!”

墨渠脸色涨红,贾源长就是笃定这句话不能够从他们墨家口中说出来!

周家朝堂之首,刑部侍郎长孙丹思忖了一息,越众而出,拱手道,“此大逆不道之言非我等臣子可以言,墨侍郎一向忠心为国,说不出这番话,臣倒是带了一份《醒世报》,请圣上御覧。”

“传上来。”

当报纸放在玉案之上,无论大夏圣上是否在早朝之前读过这份报纸,他都像是第一次读一样,看向贾源长的文章。

金銮殿上一片沉寂,大部分官员都准备好迎接圣上的雷霆之怒。

不少其他诸家的官员甚至略微抱怨起儒家和墨家来,好好的众正盈朝,天下太平,你们搞得这么难看干嘛。

这上面的欺君之言很直白,比梅清臣,李剑湖的欺君之言都要直白,不过大夏圣上读完,只是哂笑了一声,而后看向百官,“诸位爱卿,若天下人都想要服十二章,该如何治理天下?”

百官们听到这话,一片乌泱泱地跪倒在地上,唯有寥寥十几人站立,其中有三司,有儒家,有墨家的官员。

大夏圣上看向司民,“董爱卿,你作为司民,下理天下百姓,你来说,该如何治理天下?”

他这句话隐没了主语,没有说他该如何治理天下,而是问‘该如何治理天下’,那么就是要看百官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他们心目中,倘若真的有人想要让天下人都服十二章,那么他们就会说一个方法出来。

所以这个方法无论是对是错,都不能够说。

而且大夏圣上先问的董行书,而非问墨渠,就是因为他知道,虽然这篇‘天下人服十二章’的文章看上去是为了抨击周铁衣,田父的《论财货》,但本质上还是董行书为首的儒家对于他皇权的一次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