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175章 三个少年,三份心气(1/3)

董行书的书房内,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唐安世,张事忠,王吉贞等大儒虽然没有看向青空命,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

但青空命有种被不断审视的错觉。

或许这并不只是错觉。

三品之后,拥有道统,无论是哪个流派,都拥有一定的推演能力。

司民董行书为什么让自己上书,建立火车司?

这就是投名状啊!

刚刚自己虽然自陈了参股火车商会的经过,表示自己,以及自己代表的司律府并没有偏向周铁衣。

但那是说的话。

实际上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先去送礼,而后参股。

说的和做的并不一样,司民董行书能够放心才怪!

但只要自己上书,谏言成立火车司,那就是摆开车马,在火车商会中和周铁衣争夺话语权。

就算之前隐约偏袒向周铁衣,但这件事之后,必然会和周铁衣交恶!

政治立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相反,会随着事态的发展,不断被拉拢或者策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右将军尉迟破军。

作为三司之一,率先被周铁衣拉拢,公开为《天京报》站台,让《天京报》的推行势不可挡。

那自己该答应吗?

青空命扪心自问。

今天董行书将自己单独找来问话,肯定不会让自己再找借口拖延,回去问父亲之类的。

不然为什么你参与火车商会的时候不回家问你父亲,我现在问话了,你就回去问自己父亲了?

也怪自己太不小心,本来看着周铁衣利用一个商会笼络武勋,想着自己可以仗着长辈和法家的身份监督一下。

但哪想到对方的坑给自己埋得这么深,就等着自己跳呢!

思忖了十息,青空命拱手回答道,“此为利国利民之事,我自当秉公而行!”

青空命这样回答,出于两点原因。

第一,现在三司联盟本来就因为右将军的摇摆变得岌岌可危,儒法两家这个时候更是不能够内斗,不然三司权柄还怎么维系?

第二,士农工商,尊卑有序,不仅儒家提倡,法家更提倡!

周铁衣想要在火车商会中推行墨家‘兼爱’那套理论,现在看清楚了之后,作为法家之子的青空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想到这里,青空命看了一眼举止有度的王明义。

果然不愧是车文远最后选出来的徒弟,自己没有真正参与到火车商会之中,只是查过一回账,所以还没有发现周铁衣那小子要暗地里搞墨家那一套,这王明义倒是率先反应了过来。

听到青空命的回答,书房内沉重的气氛一下轻松了不少。

学部尚书唐安世笑道,“伱能够这样想,甚好。”

董行书也点了点头。

他们现在连火车都没有见到,只能够先这样布局,剩下的只有见到火车之后,确定了这件事物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才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他敲了敲桌面上那份《天京报》的商业底稿,“他弄的这份《天京报》你们怎么看?”

如果说火车商会是远虑,那么《天京报》就是近忧。

董修德没有先说《天京报》的事情,而是冷声道,“父亲,这群商人应该杀鸡儆猴!”

这是个笨办法,但笨办法不一定不是好办法。

甚至有可能因为笨办法简单好用,所以从古至今都在用。

自古以来,杀不了猴,就先杀鸡,震慑其党羽。

当然用的理由,肯定不是《天京报》之事,商人追逐利益,商会之中三教九流云集,稍微查一下,就能够查出很多问题。

一直沉默的象部侍郎王吉贞突然开口道,“我听闻董师弟最近一直在查周家门生故吏的事,现在又要查商会,忙得过来吗?”

这一句话就惊醒了董修德。

查案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你查了,就要处理。

涉及一位二等将军,或者涉及盐商的案子,哪一件不需要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的处理时间。

当初周铁衣之所以要争取时间,为的就是现在。

每拖一天,周家的党羽和脉络就多一分,到时候你们想要查案,就不只是查周家一家了。

扩大政治斗争的敌人,波及他人,实属不智!

董行书叹息了一声,随后赞赏地看向答话之后,就沉默下来的王明义,“老夫也准备办一份报纸,你可愿意来做主笔,与那周家子一较高下?”

董行书越过自己的儿子,直接问王明义,让董修德脸皮羞红,这比直接打他一顿还要丢脸!

这说明自己刚刚的回答让父亲很不满意,于是父亲甚至不愿意将事情交给自己做,而是交给王明义这个后辈做!

王明义再次起身回答道,“学生才疏学浅,不敢担当此重任……”

董行书笑了笑,摆手阻止道,“无妨。”

按理来说,董行书话说到这个份上,王明义就不应该拒绝,不然也太不识抬举了。

这个时候,祭酒张事忠发话了,“明义,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们都是你的长辈,不会怪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