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让孩子看一个功夫片就可以代替捂被子发汗?
我想,这个问题读友们会给出自己心中的答案的!
若实在想不通,就继续往下看——慢慢从赵仁琦那儿寻找突破口;或者,回去翻翻医书,恶补一下关于外感发汗的各种变例。
——本人推荐阅读张仲景的《伤寒卒病论》,该书对外感变例的论述很详细,读友们可以看看:不要看翻译、注解等之类的,一定要看原著!
芍药和孩子走了,赵仁琦则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发呆,老太太易明秀继续到院子里锻炼。
经此一病例,赵仁琦的心中对中医治病又有了新的体悟和感受:
中医之路究竟该怎么走?照此治病确实很省钱,但却也会让医院的经济陷入尴尬境地;同时,那些靠给人看病养家糊口的中医们——他们该如何生存?
而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那时的人们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努力种地、工作等;然而,现在——人们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是要为怎么才能活得更好、更健康而努力!
芍药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一样,自己可以义务诊治;如果来看病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呢?——自己岂非是要赔了白糖,却只能看个笑脸和听个好听话……
神思一忽儿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父亲赵青师开医馆的场景:
父亲赵青师认真地给每一位病人诊病、开方子;母亲易明秀则仔细地审方——即看有没有写错什么的,然后照方抓药……
很多时候,面对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病人,父亲都尽量给他们行使针灸来治疗疾病,目的无非是让病人省下钱来好好过生活……
有时候,面对病情很重、很复杂的患者,父亲诊断过后,爷爷还都要过过手,生怕把病人给耽误了;
还有,一些丸剂、粉剂包括膏药的加工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使父亲已经做得很好,爷爷还是在一旁唠叨——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啊……
村子里的街坊邻居包括他们的小孩子,经常会有一些感冒发烧啊、头疼脑热啊、闹肚子啊、胳膊腿疼啊等等什么的不算太大的毛病,他们都经常第一时间来到家里要求给看看。
每当此时,爷爷总是一马当先,基本用针灸三下五除二——就给他们解决了!
当他们给钱时,爷爷总是摆摆手:
“街邻街坊的,这点小病要什么钱——走走走……”
而那些街坊邻居总是过意不去——或扔下一包烟;或日后买包点心给送来;或过几日弄些自家地里种的菜给尝尝鲜……
可惜,这些让人亲近、和睦、温暖的场面再也没有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