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第一百四十四章 热兵器时代!(第一更)(1/2)

“希望如此吧。”朱棣不置可否。

朱棣看向夏之白,似想到了什么,问道:“遵化的铁冶,元代有过开采,但开采规模并不大,按你所说,只怕对铁产量需求很大,你真能提供这么多铁?还是百炼钢那种。”

他有些不信。

产铁没有那么容易。

流程很复杂,工序很多,产量也一般。

就算他出手相助,顶多在这一两月内,恢复到元代规模,一年产个二三十万斤顶天了,这些铁只怕都不够夏之白一人用,更何谈还要满足其他地方的需求。

夏之白点头。

铁矿开采不能急于一时。

但朱棣不知的是,朝廷特许开采的铁矿在北平,北平四周可是有很多煤炭,很多还是易开采的。

只不过过去对煤炭的利用没那么高。

他若是提高煤炭在炼铁炼钢上的利用率,再用改良版的蒸汽机去进行挖掘,将会极大的提高炼铁炼钢的速度跟效率,他的目的可不是恢复元代的遵化铁冶规模,而是要超出,远远的超出。

他的目标是年产量四五百万斤。

甚至更多。

虽然起步会慢不少,但只要起了步,后续会越来越快。

夏之白笑着道:“殿下尽管放心,我既然敢夸这个海口,自然是有办法做到。”

“不过这的确需要殿下相助。”

“在铁矿初期恢复,还有就是扩大规模时,需要殿下出力。”

“我现在最缺的,其实是铁冶相关的工人,还有就是炼铁技术相关的工师,虽然朝廷后面会安排一些,但我还是希望殿下能给予一定的人力支持。”

朱棣目光阴沉,面露几分不悦。

说来说去,倒像他在出力,夏之白在干看着。

不过既然已经答应了。

也就算了。

朱棣对铁矿的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既然父皇已做了决定,他就算再有不满,也不敢违抗,铁矿,还有夏之白说的这些,最终的主动权在他自己手中,凡是夏之白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他都可以翻脸不认。

他有这个能力。

相较于上心铁矿,他对夏之白提到的军事,更感兴趣。

朱棣低着头,转动着拇指间的铁扳指,“我把治下的铁矿交到你手里,但我也想再听听,伱之前在大营说的那些话,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战略战术方面的,我朱棣坐镇北平,镇抚北方,就要担负这份责任。”

朱棣的脑袋微微上扬,眼中透着一股傲气跟不屈。

他对夏之白昨日的话还有几分不忿。

夏之白轻笑一声。

他也没想到朱棣怨念这么深。

他笑着道:“昨日我的说辞,的确有些过激了。”

“殿下远没有那么不堪。”

闻言。

朱棣脸一黑。

这还不如不解释。

没那么不堪,那不还是不堪吗?

只是他对军事方面很痴迷,因而倒也并没有动怒。

夏之白道:“殿下对火器看重吗?”

朱棣认真的点了点头道:“如今天下,除了我父皇,便属我对火器最为看重,我的大营中,配备的火器最多,也是最精良的。”

朱棣没有说谎。

他的确是对火器最看重的。

因为他的封地在北平,几乎是要直面蒙古的冲击。

晋王、秦王他们所处的关中,背后是陇西,这是一块天然的战略缓冲区,在防线上也远比北平辽东厚实,而河北这边,没有陇西这般厚实的缓冲区,国防线异常的单薄,只有一个明长城,还有就是各地的卫所。

一旦蒙古大军冲破卫所防线,他们几乎就要直面蒙古大军。

草原的游牧部族善骑。

大明本就缺马,在骑兵对抗中,很难占得上风。

蒙古人是马背民族,他们以弯刀快马而骄傲,面对这种情况,上至朱元璋,下至底层士卒,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破解之法,打败刀客最好的办法是比他的刀更快。

普天下能比蒙古弯刀更快的只有火器。

在晋王、秦王坐地关中,背靠陇西,纵深很大的状况下,朱棣就成了北大门最年长的藩王,他自然也要担负起最大的守土责任,因而他对火器十分的看重,他的军中,火器的装备比远比规定的一成要高。

正因为此。

北平卫所是被允许制造火器的。

他手中还有相关负责研发和制造火器的官署。

夏之白道:“大明的确很重视火器,但重视的不够。”

“火器制造是需要用到铁的,但朝廷将绝大多数好铁,都用在了锻造宝刀、宝剑上了,并没有多少用在制造火器上,这也导致,大明的火器在这些年,其实没有得到太多改进太多提升的。”

“火器威力的不足,也让朝廷上下,低估了火器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