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第216章 万里穿针,全世界的焦点【万更求订阅】(1/4)

伴随徐源在学界的名气越来越高,不少粉丝自发建立了企鹅群贴吧等,但徐源本人在网站平台上并没有公开的个人账号。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开通微博并发表动态,并且还有箐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官号转发。

自然是瞬间便吸引了网友的注意,纷纷点进去关注并留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再次冲到热搜榜首。

“居然是活的徐神耶,刚起床就这么大惊喜,今天看来是幸运的一天。”

“卧槽。”

“感谢徐教授让我看到了菲尔兹奖章。”

“我家是看金店的,是不是金的我一摸就知道,麻烦徐教授给我寄过来。”

“徐教授你这么调皮箐华大学知道吗,不知道这下国内有多少数学家要羡慕了。”

“这可不止国内,海外的数学家同样羡慕。”

“你们速度也太快了吧,我立马就点了关注,结果已经十万开外了。”

“好多官方账号啊,我还看到了有明星留言,这也太排面了。”

……

徐源的首条微博迅速发酵下,阅读量以很快的速度向着百万冲刺。

就连粉丝都超过了五十万。

以眼下微博大几千万的用户数量,这个数据已经能称得上惊人了。

关键评论区一群各高校机构媒体官号留言,欢迎徐源开通微博账号外,微博官方也第一时间评论对徐源获得菲尔兹奖送上祝贺。

徐源在自己的个人介绍上,只标注了箐华大学数学院教授和数学学报编委,这两个数学领域身份。

在稍微看了下大家的留言后,他随即便收起手机不再过多关注。

虽然不少网友希望他平时多发微博,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偶尔上线给大家一個惊喜就可以了。

随着国际数学家大会圆满结束,天宫一号空间实验舱顺利在肃州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并以零窗口精准发射,圆满进入预定轨道。

因为天宫一号是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项目,有着何鲁平院士坐镇,只是发射入轨已经非常有经验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此发射当天徐源并未在飞控中心现场,而是和张靳院士讨论复合材料量产的事。

毕竟就算把技术攻克,制造不出来足够的材料也是没办法应用到无人机机身上面的。

好在张靳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这么久,对各方面都有着较为成熟的计划。

最终由国家牵头重组碳纤维材料制造公司,对原有设备更新换代。

使用全新的技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

并优先供给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使用。

等产量规模上来后,便可以广泛应用到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

甚至稳定后还能向民用领域发展。

而因为天宫一号的顺利发射,也使得海外媒体的关注点立刻从数学上转移。

对此新闻进行了不少报道。

不过大家都明白,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主要还是看后面发射载人飞船,能否和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

但毫无疑问很多媒体,以及航天领域学者,都对此次试验持悲观态度。

主要观点是作为首次进行轨道交会对接,不具备经验的情况下,想一次成功概率是非常低下的数字,除非是被幸运女神眷顾才有可能。

甚至有人表态,已经能遇见此次对接的失败。

称之为这将会是航天领域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航天器撞击事故。

相比较对天宫一号对接试验的不看好,国际空间站这边则是意气风发。

今年国际太空空间站已经建设完成,在当下时节经过各国际空间站成员商议,最终确定在九月初于霓虹东景召开航天局首脑会。

——

2010年9月8日,周三。

东景。

上午由多个国际空间站成员参加的航天局负责人会议正式开始。

台上坐在中间的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人博尔逊斯率先发表讲话。

讲述目前国际空间站的情况。

而台下则是来自全球各地区的新闻记者。

“我很荣幸的告诉大家,目前国际太空站已经彻底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

“接下来我们将会和太空站伙伴,共同致力于国际太空站的应用,这意味着科研人员拥有更多机会进行站上微重力环境实验。”

“另外各太空站成员已经同意,将寻找方法降低国际太空站运行的年度成本。”

“并且国际太空站将会延长使用寿命,我们将确保在轨元件最大可以工作到2028年。”

随着博尔逊斯讲述国际空间站的情况,台下很多成员势力记者也都非常激动。

在他们看来,国际太空空间站,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建完成的一项伟大项目。

代表人类已经拥有初步征服太空的可能。

作为成员自然会感到骄傲自豪。

于是不多时便有记者示意,想要进行提问采访。

博尔逊斯看着眼前大家溢于言表的兴奋,心里面也感到格外高兴满足。

当即选择其中一位有着波浪金发的女记者提问。

“博尔逊斯先生你好,我是泰晤士报的记者,很荣幸能向你询问问题。”

被点名的女记者立刻开口打起招呼,说话时并没有掩饰自己表情上的激动。

“请问。”

闻言博尔逊斯伸手示意对方提问。

见此那位女记者也没迟疑,当即把早就在脑海里准备好的问题拿了出来。

“博尔逊斯先生,请问国际太空站的管理和政策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国际太空站足以支持站上长期六名乘员的全面运行。”

“国际太空站作为一种资源,对于在轨研究和探索以及驱动先进科学技术进步,这些重要作用受到了参建成员的一致认可。”

“目前太空站建设合作成员,已经就太空站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初步达成共识。”博尔逊斯比较官方的说着这些话对记者提问回答。

至于旁边坐着的瓯空局等其他成员代表,接下来的时间也先后表态。

回答了更多不同地区记者的疑问。

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整个现场的氛围也逐渐变得狂热起来。

为自身掌握着最先进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

不过由于正值天宫一号和载人飞船下月进行对接试验的关键时刻,在眼下这种场合下自然会不可避免的被提及讲出来。

毕竟一个是已经全面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的,世界上首个国际太空空间站。

足足有多个成员势力共同搭建完成,堪称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工程。

另外一个则是要独自搭建世界上第二个空间站。

并且目前还未掌握轨道对接技术。

只要是位记者,都能看出这里面新闻包含的重大国际热度。

于是最终一位来自路透社的记者,最先向瓯空局负责人提出这个问题。

“沃尔纳先生,华方上月底刚成功发射了他们的首个太空实验舱,并计划在下月发射载人航天,进行飞行器轨道对接试验任务。”

“你认为他们这次试验能成功吗,对方又是否有希望独自搭建出第二个空间站?”

坐在博尔逊斯旁边的沃尔纳,闻言并没有立刻回答这个问题,反倒是扭头看向博尔逊斯笑了笑。

显然对今天的会议上出现这个问题,丝毫都不感觉意外。

稍微顿了两秒,这才笑眯眯开口进行回答。

“我相信任何一个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成员,都不会说出独自搭建空间站这种话,因为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至于他们首次进行轨道对接试验,我只能在这里祝他们能顺利吧。”

“沃尔纳先生的意思,是不看好这次试验吗?”记者接过话茬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