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月,从范阳运送到财宝,统计过后,入紫薇城的左藏宫中。
李瑄带着亲卫,到天牢中见史思明。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已经变成“安禄山之乱”。
史思明是悲催的,自开战以来,先后被李光弼、郭子仪四次大败,损失十万兵马,最后又失去范阳城。
这一世,史思明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后世人对他的印象,肯定是一无能的庸将,在安禄山叛军中的地位,远远不如崔乾佑、武令珣、李归仁这些。
甚至连史思明自己都不自信。
看着披头散发,无比颓废的史思明,哪还有一点斗志?
历史上赫赫威名的史思明不会再有了。
“据说你的安禄山从小相处,无比亲密?”
李瑄在监牢的密室中,向下方的史思明问道。
“是又如何?我们是小贼,你才是大贼。成王败寇,没什么好说的!”
史思明自知必死无疑,话语蛮横,没想着求饶。
“现在靺鞨、室韦等部如何?”
李瑄也不生气,心平气和问史思明。
他从严庄手中,得知契丹诸部、奚诸部的具体信息。
又从同罗酋长那里知道同罗的大概。
在诸多东北胡部中,靺鞨最强大,他们创立了盛极一时的渤海国。
这些东部胡部见利忘义,迟早要将其铲除,施行移民政策。
否则会成中原王朝头上的一把剑。
据李光弼汇报,契丹、奚、同罗、铁勒诸部已人人自危,想要重新臣服大唐,用以赎罪。
大唐快把他们的主力打完了,自开元以来,反复叛降,契丹、奚等部一直未得到发展,不但有支脉分离西遁,还有支脉附属大唐。
特别是这次安禄山叛乱,使契丹奚元气大伤。
而同罗本就是铁勒九姓之一,不仅东北有同罗,朔方和河西也有同罗部。
他们跟随安禄山失败,害怕大唐,表示向大唐臣服。
但李瑄不想这么轻易饶恕他们。
如果没有代价,他们还会继续叛乱。
现最关键的是,靺鞨和室韦根本没有表态。
史思明退守范阳后,多次派遣使者到靺鞨、室韦,他想清楚两部的近况。
有没有因为损失上万骑兵,出现动乱之类。
“秦王神通广大,还需要问我吗?”
史思明自是不肯回答李瑄。
要是李瑄知道靺鞨、室韦的情况,一定会趁机攻击靺鞨、室韦。
虽然靺鞨、室韦最后没有出兵帮助范阳,但这两部势力还很大。
待恢复一番后,凭借地理优势,唐军也难以攻下。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我听说靺鞨、室韦各派遣一万多骑兵帮助安禄山,他们已经全军覆没。”
“靺鞨也分白山、黑水、号室、粟末多部。即便是黑水靺鞨强大,一下阵亡这么多骑兵,其他部落一定会质疑黑水和国王。”
“室韦的情况更分散,也不容乐观。”
李瑄笑了一声,他相信靺鞨、室韦一定会陷入动乱。
靺鞨的国王,被朝廷封为渤海郡王。
现任渤海王为大钦茂,是一个年轻的王。
黑水靺鞨的首领为屋作个,在渤海国体系中至关重要。
即便知道渤海国会向大唐服软,但李瑄不会轻易罢休。
“既然如此,秦王就去换取功绩吧!”
史思明嘲讽一声,他以为李瑄还会无休止地亲自征战。
只怪他们生不逢时,运气不好遇到李瑄。
一场浩浩荡荡的起兵,竟以一种憋屈的方式落幕。
如李瑄所想,史思明此时对自己产生怀疑,万念皆灰。
李瑄没有再回答史思明,起身离开密室。
史思明也很快被狱卒拖走。
回到政事堂后,李瑄召封常清,向契丹、奚、同罗等大唐请罪的胡部下令,让他们组织自己都族人,先攻下渤海国,逮捕国王大钦茂。
然后攻击室韦,擒其首领莫贺咄,作为投名状。
否则秦王将“御驾亲征”,向他们问罪。
“秦王,以当前契丹、奚、同罗等部的实力,想攻破渤海国非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攻室韦。”
封常清认为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
除非范阳军和平卢军配合他们。
“不需要完成!”
李瑄如是说道。
“下官明白!”
封常清陡然明白了,秦王是趁机让东北诸胡消耗实力,等时机成熟,再坐收渔翁之利。
“东北看似苦寒,实为可用宝地。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北部的室韦,不仅游牧,还种植麦、粟等农作物,这在游牧民族中非常罕见。既然可以大规模种植粮食,那汉人也可以迁徙居住,只要将路修通。”
“渤海国境内的诸部靺鞨,更是种植麻、黍、稷、麦、豆、粟等五谷作物,还养殖以鸡犬猪等牲畜。”
“真正的开疆扩土,不是马蹄踏上,而是将无地少地,生活困难的汉人百姓迁过去,既减少内部矛盾,又增加边境实力,百年以后,才会彻底成为汉地。”
“这些都需要我辈努力!”
李瑄向封常清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开疆扩土。
所谓征服一个民族,看似风光,一旦征服者昏庸,或死亡,庞大的疆域立刻土崩瓦解。
原本的征服者像是猪狗一样被原住民屠宰。
李瑄有经验,知道征服一个地方,武力、人口、文化,缺一不可。
用移民的汉文化,同化原住民,使得汉胡归一,不再有夷夏之辨。
“下官愿意赴汤蹈火,辅佐秦王成就大业。”
封常清向李瑄一拜。
李瑄点了点头,吩咐封常清退下准备。
看似是李瑄将契丹、奚等部逼向绝路,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宿命。
奚王李日越,契丹王李怀秀都跟随安禄山死在中原。
他们的部落一盘撒沙。
往北逃,又能逃到哪里?
向西,李瑄不开口,回纥敢接纳吗?
李瑄的灵武军、太原军可不是吃素的。
他们召集为数不多的兵力,要么进攻靺鞨、室韦,要么被大唐进攻。
……
十月十四日,洛阳城东,人山人海。
洛阳周边的百姓得知要处斩叛军将领后,连夜向洛阳而来。
他们要亲眼目睹这些恶魔一样的叛军身首异处。
行刑当天,阴云密布,没有太阳。
囚车所过,无数百姓怒骂,并用石头砸这些叛将。
而桀骜不驯的叛将自知必死,咒骂李瑄,咒骂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