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与圣人论国事,出将入相(3/3)

“那些豪强大族借给百姓粮食,多是别有用心,伺机兼并。那种利滚利,百姓根本还不起,最终只能卖掉土地,卖掉儿女,卖掉自己,成为豪强的农奴。”

“臣建议在常平粮食的基础上,折算粮食的本钱,以一成的利率借给百姓,救助那些贫困的农民。这样不仅能增加国家的收入,还能达到国不加赋而民用足……”

李瑄改进后世的“青苗法”,告知李隆基。

后世王安石变法,绝对是以百姓和国家角度出发的。

但还是低估了下方官吏的**,和食古不化的保守派阻挠。

青苗法以国家低利率放贷百姓,让贫苦百姓得以靠着借国家的粮食,渡过最困难的岁月。

而百分之十的利率,两年下来也不会有多少。

反正常平粮仓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资助百姓。

到头来国家会有更多粮食入仓。

不排除“血本无归”的情况,但李瑄相信绝对是少数,增加的利息可以轻易平掉血本无归的粮食。

真正有困难的百姓,调查属实,宽限几年也无所谓。

“啪……”

李隆基同样思索片刻,而后猛然一拍玉案,道:“姚元之是救时宰相,卿最起码是管仲、晏婴。”

李瑄提出的政策,让李隆基深以为妙。

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在李隆基心中,只要能让百姓获利,只要能提升他在民间的声望,就是极佳的计策。

“臣不敢当。此法虽表面上利国利民。实际上也有害处!”

李瑄是一个见证历史,熟知历史的人。所以能先知先觉。

他不会什么科技,他只想用自己的知识,让百姓过得更好。

他想在这个时代留下脚印!

“如此**?何有害处啊?难道各县常平仓的粮食不够吗?”

李隆基疑惑,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到有什么坏处。

“必有官吏借机贪腐,层层加息。把原本不高的利息,抬至百姓负担不起。”

“也会有官吏为升迁,擅自提高利息,得到更多粮食,作为自己的政绩。”

“这些都会导致此法发展成官方的高利贷,使百姓家破人亡。”

李瑄将青苗法的害处告诉李隆基。

说白了,还是人心**作祟。

国家这么大,监察者不可能调查所有县,总会有大量漏网之鱼。

“七郎会如何完善此法?”

李隆基眉头一皱,确实可能如此。

“如果让臣主持,我会暗中调查,一经发现,直接处死,哪怕是皇亲国戚,大族权贵。国家文人士子这么多,杀死一万人,还有一万人为圣人效力。官吏们畏惧死亡,自然会将坏处降至最低。”

李瑄杀气腾腾地说道。

宋代文人地位太高,朝廷的刀不快,犯错误多被贬。

致使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从朝野到地方,遍地都是反对派。

李瑄说出精明的政策,又说出如此冷酷的话。符合李瑄边帅的身份,也契合李瑄的性格。

“可以去实施!”

李隆基点了点头。

李瑄的刚正是出了名的。

这个性格往往不讨皇帝喜,但李瑄的字里行间不是在赞美圣人,就是在顺圣人心意,并处处维护圣人的名声。

由此,李瑄的刚正,倒是成就李隆基的满足感。

“臣遵旨!”

李瑄再次拱手。

但李隆基这句话很暧昧,既没封使职,也没给具体时间。

“我听中军说,七郎在河西改进农具,水车。提高耕种效率。七郎的才华真要堪比诸葛亮了。”

李隆基再次转变话题。

中军,就是监军。

李瑄在河西干的事情,都瞒不过李隆基的耳朵。

除非像安禄山一样贿赂监军。

但李瑄不怕监军的汇报。

“圣人谬赞!臣之改进经过两年时间,已经得到验证。可以令长安工匠到河西学习,普及全国。”

“另外,臣重金收购一种叫做棉花的农作物。棉花产自大食国,他们禁止棉花种子出国。所以臣耗费众多丝绸。”

“棉花可以制作纩衣,制作被褥,甚至还能织成棉布,供平民百姓使用……如果棉花能开遍全国,百姓将不会再冬天受寒,士兵们在雪域能走得更远……”

李瑄足足用一刻钟时间,为李隆基介绍棉花的好处。

同时提议李隆基,先用五年时间,在陇右、河西培养。

五年以后,培育更多种子后,再入中原。

然后再过五年到十年,跨过淮水、长江南下。

今年的棉花成熟,会让人送一批到长安,让圣人感受松软的棉花。

“出将入相,卿当为之!”

李隆基知道李瑄不会胡言,期待在今年看到棉花制作的被子。

他已经忘记李瑄的年纪,在心中做出一个决定。

即便是军功入相,李瑄也早已达到资格。

李隆基明显能感受到李瑄和开元年间的军功入相者有巨大不同。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不敢当!”

李瑄抑制住心中的激动,为李隆基斟酒。

然后敬李隆基一杯。

有这句话,他笃定李隆基一定会筹划为他拜相之事。

只是不知道是将裴宽罢相,还是如开元年间一样,以尚书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