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老爷子心很累,女儿吧,不是个聪明的,还拦着姑爷上进!
儿子吧,也不太聪明,目光短浅!
老太太说累了,喝了口茶,又想起了件事。
她叮嘱:“你们明儿都打扮打扮,明儿咱们家请了个画师,来给大家画幅画儿。”
“等你们奔前途的奔前途,出嫁的出嫁,祖母想你们了,还能看看画儿。”
众人应诺。
第二天清早,果真来了个画师。
画师瞧着年纪跟李彦差不多,据说一手丹青出神入化,又是个写实派,在附近几个县城很出名。
老太太见人来了,很是客气,问用过早饭没有,要不要再用点?
老一辈都是实诚人,讲究请人干活,就要先让人吃饱饭。
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在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画师也没客气,就着肉蓉粥,吃了三个糖饼。
画师叫何是秋,年二十有五,少时家贫。
丹青都是自学成才,用的颜料也是自己从植物或者矿石中提取。
他记性好,画画喜欢先打个轮廓,然后凭着记忆补充细节。
所以李素素她们不需要端坐一整天,让画师慢慢临摹。
画画是件很耗费时间的事情,正所谓慢工出细活。
因为过完中秋,李明还要回长安进学。
所以老太太安排先画李明三兄妹。
以何画师的速度,一天大概能画好一幅。
故而何画师会在老宅住上一段时日,直至画作完成。
这是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
薪水也丰厚,平常何画师给人画像,一幅画十两银子。
来李宅画画是打包价,二十两银子,至少画三十张人物画。
这是个包月的大工程,做完这笔生意,何画师准备出门游历,收集制造颜料的材料。
用完早饭,何画师让第一个被画的李明先选好景。
李明在花园了走了半天,爬上一块大石头,作远眺状。
“何大哥,你觉得这样如何?英武不?”
何画师不知道爬个石头有啥英武不英武的,敷衍道:“甚好,甚好。”
然后指使下人把作画需要的案桌,搬到大石头前方。
他把背着的画轴展开平铺,又取出镇纸压在边角。
随后挑出作画所需的颜料,开始配色。
不多时,准备工作做好,他让李明摆个喜欢的姿势。
何画师开始专注地下笔,打轮廓。
轮廓打好,何画师告诉李明可以了,不用在这呆着,玩去吧。
李明讶异,这么快就画好了?
何画师表示,李公子的英姿,何某已经牢记于心。
其实他看一眼就能记住,让李明多站一会,不过是增强客户参与感,仪式感。
李明站旁边看他画了一会,初时是一个轮廓,隐约能看出有点像他。
慢慢地,衣服样式像他,发髻也像他。
然后他就不想看了,看人作画,没有出门溜达有趣。
李素素得知今日不是画自己,便一头扎进了厨房。
今日中秋佳节,她想让厨房弄一道松鼠桂鱼。
这道菜的难度在于,给鱼改花刀。
这个她只能告诉厨娘怎么改刀,然后让厨娘慢慢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