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鱼缸通三国,开局拯救关羽 16.斗蛐蛐有什么好玩的?(3/3)

所谓的“借荆州”只是给双方的联盟关系,找一个可以就坡下驴的理由。真要掀桌子,孙权也肯定保不住当时手里的南郡土地。

当时双方约定放开通道,刘备取益州,孙权取交州,各取所取而已,哪有什么借荆州的说法。

几年后周瑜暴死的影响消退,又通过手段轻松拿下了交州,孙权觉得自己又行了。正好刘备入蜀带走了大量兵马,他便拿借荆州说事,派吕蒙提兵强取东三郡。

刘备当初就要了半个南郡,孙权倒好,开口就要拿三个郡回来。高利贷也没他这么贪的。

关羽和吕蒙在历史上的正面冲突便源于此役。关二爷当时兵少,吃了吕蒙的大亏。

当时若不是刘备一口气带来五万大军吓住孙权,接着曹操又进兵汉中,这才有了“湘水之盟”。

演义小说中的单刀赴会,便是“湘水之盟”前夕缓和局势的事件。真实情况应该没有小说中的那些暗藏刀斧手的伎俩,但局势对刘备势力来说,却还要更加凶恶。

关羽也远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威风凛凛,单刀赴会这件事对他来说甚至可以算一大耻辱。

但经此一役,两家也算是彻底厘清旧账,重新缔结盟约。

可惜,在这个乱世,盟友似乎就是拿来背刺的。拿不下青徐的孙权,果断一刀捅在了蜀汉的腰眼上。

不过游沧天所不知道的是,今次交手,其实要算是关羽和吕蒙的第三次交锋了。湘水之盟那回则是第二次。

两人的初次交锋,则要追溯回周瑜还在的时候。帮忙绝北道的二爷,在功成即将身退之际,遇到了周瑜派来的吕蒙。

“绝北道”三个字说来简单,貌似就是去江陵北部打游击,断绝曹仁的粮道。

但在敌后作战,面对敌方绝对优势兵力的围追堵截,这种游击战到底蕴含多大的风险,对我军抗战历史稍有了解便能知晓。

关羽是自跟刘备起兵以来十几年在中原战场摸爬滚打,一路厮杀活下来的不死老兵,方才能打出“绝北道”一役。

当时周瑜自问麾下无人可以如关羽般,逼得曹仁放弃江陵的同时,自己全身而退还练出了一支可以水陆同时作战的精兵。

因此周瑜深深忌惮关羽的存在,便想趁关羽没有跟刘备合流之际,断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可惜周瑜还是低估了关羽的个人武力,亦或者是在他心中孙策的地位太过崇高。因此从来没想过这世上还能有武力媲美小霸王的存在。

关二爷当时正值壮年,一身武艺比之巅峰期的吕布也不遑多让。从军以来,以勇武闻名的吕蒙,在那一战中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更让吕蒙心中恼怒的是,关羽甚至还有余力饶他一命,维持两家和睦的同时,却也深深地挫伤了吕蒙的自尊。

后人只知“孙权劝学”,方有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故事。

殊不知吕蒙弃武从文,也有见识过关羽武艺后,知道自己光练武,受天赋所限,一辈子也报不了仇的关系。

从吕蒙年少时便因同僚觉得他年纪太小,耻笑他几句便愤而杀人。

现在又做出“白衣渡江”这种跟“司马懿指洛水放屁”、“司马昭当街弑君”一般,足以让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平滑坡的事情,便可以看出吕蒙是个做事挺不顾后果的人,说句目光短浅也大差不差。

对吕蒙而言,以仇恨的力量作为奋发图强的动力,可比孙权这个比自己还小四岁的主公的谆谆教诲要靠谱多了。

吕蒙此时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与关羽的第一次交手,败给了对方压倒性的武力。

后来在湘水之盟中,自己凭借军略扳回一城。待到这次白衣渡江,本以为又靠军略完成了三局两胜的局面,不想现如今,竟然又要靠个人武力,来挣一条生路。

关羽伸手拦住想要打前锋的周仓,策马来到一箭之地外,喊道:“吕子明,若是你愿投降,吾兄必厚待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