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报的销量,从5600涨到了8200。
春月报的销量,则是从6000涨到了10000。
这样的销量,对于小报社来说,简直就是天量。
‘沧海有鱼’和‘胡八一’的名头,在众多报社主编心头晃来晃去,可是小风报和春月报都是合盛合的背景,没有人敢打招呼。
而对于埋头写书的赵正来说,这些都无关紧要。
站在历史的高度,他的对手,只有他自己。
“那个风行烈活下来没有?”
“没死呢,估计以后要找庞斑报仇。”
“那个靳冰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呵,一个人尽可夫的圣女,关心她做什么。”
“我感觉,风行烈可惜了,竟然被人算计这么惨。”
“风行烈有什么惨的,至少睡了圣女两三年。”
“我搞不懂了,这小说的男主角是庞斑、浪翻云还是风行烈?”
“我觉得是韩柏,一个普通小伙继承了黑榜高手的全部内力,简直就是主角配置。”
“我觉得是风行烈,之前和圣女在一起时候,也算得上黑榜高手,后续要是破而后立,肯定能追上来。”
“那要是风行烈把庞斑比下去,老带劲了。”
“那时候,靳冰云会不会后悔?”
“那必须的啊。”
“你们看过《鬼吹灯》吗?”
“看啥子《鬼吹灯》,没看到我们在聊《覆雨翻云》吗?”
“鬼吹灯,我在收音机里听过,怎么的?”
“那你们应该看一看报纸,里面的九层妖塔和霸王蝾螈,老带劲了。”
“那本书写的不错,我两本都看。”
“你看了《鬼吹灯》,敢上厕所吗?”
“有什么不敢的,开玩笑,那个女主持的声音多甜美,女鬼来了正好便宜我。”
“咦,你原来就是听广播的,没意思。”
“你们说,那个九层妖塔,是不是真的存在?”
“我感觉是假的,怎么可能?”
“我觉得作家本人去过的样子,看了鬼吹灯,我都想抽空去敦煌和西北瞧瞧。”
......
短短的一周多时间,港城的茶楼里多了一批饭后闲聊的书迷。
相比于聊黑榜高手和圣女的武侠书迷,《鬼吹灯》的书迷明显低调得多。
前者更受大老爷们和古惑仔欢迎,后者则是以的哥的姐和某些熬夜的白领居多,外加一些表面正经、内心猎奇的文化人。
两者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茶楼里,尽是高谈阔论和聊骚的《覆雨翻云》读者,《鬼吹灯》的读者则是默默买报纸,回家细细品味,偶尔看到害怕时躲在被窝里不敢上厕所,或者抱着老婆热炕头。
相反,在的哥的姐的对讲机里,时不时就出现《鬼吹灯》的字眼。
“老王,今晚鬼灯讲哪里了,我昨晚没上工。”
“滋滋滋...昨晚那个尸怪老带劲了,我差点吓得把一个白衣服老板当成鬼哩。”
“那亏大了,早知道昨晚不喝喜酒,来上工了。”
“怕什么,你可以买一份明天晚上的春月报,那上面的文章就比广播里晚个一天。”
“报纸上有鬼灯了?”
“你过时啦,前几天春月报就有鬼灯了。”
“行,我明天晚上买一份。”
“记得给我带一份,我昨天晚上也没上工,都是听老刘说的。”
“你个扑街。”
坐在出租车里的乘客,听着司机的对话,偶尔还会问起对方所说的‘鬼灯’,继而入了《鬼吹灯》的坑。
某些错过新章节的司机,也不介意花两块钱买一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