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第三百一十四章 好久不见,请多关照(1/3)

陈秋并不知道他已经登上了全国性质的《音乐家》杂志,毕竟他的和声交响乐团并没有订这些杂志的习惯。

自然而然的,陈秋也不太清楚那些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华音》上,华国内的那些交响乐团会如何看待自己。

毕竟,他现在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乐团的演出上。

相比较其他的大型交响乐团他们比较松散的音乐季,可能一个月也就几场,然后混杂着一大堆与其他人的合作。

和声交响乐团这边的音乐季要更为密集一些。

所需要的排练时间也会更多。

事情也会更多。

在与海城歌剧院交响乐团交涉后,陈秋便带着和声交响乐团与海城广播交响乐团,暂时分别了海城歌剧院,开始继续独立排练。

按照陈秋的话来说,海城歌剧院现在还没有跟乐团的实力。

等他们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后,再去思考什么时候双方第二次合作。

对于陈秋略显刻薄的话,海城歌剧院那边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正如同陈秋说的那样,他们的表现确实不行。

很难追上和声交响乐团与广播交响乐团的步伐。

再加上之前齐敏对于歌剧院的控制。

他们只能跟着陈秋的步伐,一点一点地去进行调整。

不过比较好的一点是,他们对于这一首作品还算熟悉,并不需要从头开始练习。

因此两者整体还在正常的推进中。

而随着乐团第三周的演出,也就是海城乐团学院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演出的结束。

这一次,乐团的入座率来到了将近八成的地步。

伴随着陈秋带领着乐团最后一颗音的落幕,舞台下的掌声几乎要将整间音乐厅掀翻。

无数的观众在为和声交响乐团鼓掌呐喊。

其喧嚣程度,甚至有些接近于陈秋带着和声交响乐团,第一次对外演出时候的模样。

一些新的观众,还有很多老的观众。

大家全部都聚集在舞台下,为陈秋等人喝彩。

为他们的演出欢呼。

这一次,陈秋带着乐团众人连续谢幕七八次,都没有让观众满意。

因此,陈秋只能带着乐团众人返场安可,带着观众一起嗨到了将近九点半才算结束。

等到最后一名观众离开音乐厅。

陈秋这才有空休息。

他揉着自己的肩膀回到音乐厅内,与正在收拾乐器的众人笑着打了声招呼,便如同烂泥一般摊在了椅子上,揉了揉自己的肩膀。

指挥这行就是这个不好。

肩膀容易酸。

就在陈秋准备找个借口先回屋子休息的时候,李淼淼找了过来,小心翼翼地对着陈秋道。

“陈秋指挥,这个月的演出结束了,然后,这个是我们这个月乐团的数据,您要看一下吗?”

“嗯?数据?票房吗?”

“不,不止……”

李淼淼摇头。

陈秋一愣,接过李淼淼递过来的文件,视线扫过,看向李淼淼的眼神瞬间不一样了。

李淼淼给他的数据,并不是很简单的那种,这个月票房多少钱,总收入多少,总支出多少这样。

而是给了很多很多陈秋都没有想到的数据。

乐团粉丝重合数。

乐团粉丝分布情况。

乐团粉丝发展情况。

作曲家票房售卖情况。

同比,环比,正比……

各种各样的数据出现在陈秋的面前,以一个非常直观的形式,让陈秋了解到乐团目前发展的情况。

首先是乐团粉丝方面。

乐团这边的观众已经不再是以海城人为主,海城大学生为辅了。

开始有一些其他城市的人开始过来聆听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

虽然少,但是这个是他们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向外扩张的趋势。

乐团核心粉丝的数量大概维持在120人左右,也就是说,有120人是每一次演出都会订票的。

至于订票是定最高价位的票,还是定最低价位的票,那么就不一定了,这些都看个人的经济实力。

不过在增长的同时,也有部分流失。

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乐团演出流行作品。

虽然流行作品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聆听,甚至让很多不听交响乐的也来观看。

但是会让少部分因为乐团实力而被吸引过来的古典音乐粉丝感觉到厌恶,减少他们购票的吸引力。

李淼淼并没有写如何解决。

演出的曲目并不是她一位经理所需要去做的决定。

她仅仅只需要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告诉陈秋,让陈秋自行处理即可。

虽然在流行乐吸引粉丝上略微有些不太尽如人意,但是看着乐团正在一点点发展的模样,陈秋还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至于乐团的财务……

财务同样是由李淼淼来负责的。

根据之前的合同,陈秋作为乐团的拥有者,是没有工资的,乐团的工资全部都分给乐团的乐手。

因此,李淼淼将乐团的收入情况也做成了表格递给了陈秋。

乐团一共演出8次,除去第一次演出收入破10万外,其他单次演出的门票收入平均下来,能有个7万左右。

而总共的收入,则是来到了50万出头。

这个是门票收入,不算成本开支的。

按照之前陈秋和乐团这边众人签订的合同,乐团门票收入流水的一半是作为乐团成员的工资发放。

不考虑那些预售的票,仅仅只是看这些已经演出完成的,那么也就是25万。

平均分摊到每一位乐手身上的工资,是差不多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