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229章 解县奇闻(2/3)

关羽一听,确实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只能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等待着儿子到来的一天。

这边关羽和刘封在期待和亲人重聚,那边白波四将又起幺蛾子。

四人一起觐见天子,言下之意是河东乃是河内遮蔽,又有盐池、矿产、马场之利,若是平白放弃实在可惜。况且刘徐州勤王兵马就出动了三四万人,天子的安全已无问题。

因此,白波四将暗中商量,由李乐、胡才带着本部人马近五千人留守本地,与河东太守王邑同驻河东,而杨奉和韩暹则带着本部护送天子前往洛阳。

平心而论,白波四将这个计划倒确实是不错的,进退都有余地。

留在河东的李乐、胡才能有中央的杨奉、韩暹照顾,说不定日后甚至还能继承王邑的太守之位,也能成一方郡守。而在中央的杨奉、韩暹,也有河东的地方势力支持,在中央能够待的更稳健。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整个计划就只有一个漏洞。

那就是缺粮食。

李乐和胡才待在河东是需要粮食的,河东的大旱不会因为你李乐和胡才在不在而改变。

河东明显已经弄不到粮食了,因此,白波四将才找上了汉献帝,他们打起了刘封进贡的那一万石粮食的主意。

这个时代,一个成年男子,每个月2石的粮食,就能吃的很饱,而且是能干重活的。

河东眼下又没仗要打,只要停了士卒们的训练,一个兵卒一个月半石粮食就能支撑的住了。一石粮食折合成现代重量为30公斤左右,一个月半石其实也有每天一斤粮食的标准了,所以稳住军队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种玩法仅限于不需要士卒出力,天天就在军营里吃饭睡觉吹牛逼。

如果军阀囤积着大量粮食不放粮,又或是在战时这么玩,那估计离死可就不远了。

一万石的粮食,节省点足够李乐和胡才吃上八个月,只要有这一万石粮食打底,李乐和胡才再私下搜刮一下,就能熬到秋收。

因此,这一万石粮食就是重中之重,是一切的根基。

白波四将能想到的,天子刘协又岂会想不到,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天子的立场其实是更偏向白波四将的。

有河东在侧翼,从地理上就和河南一起对河内形成了包夹,再加上三河之地的固有向心力,很容易就能向河内发展侵蚀。

一旦统合了三河这个光武家的基本盘,天子刘协不说中兴在望,至少也是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毕竟王莽给东汉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以至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军阀角逐中原,但打的旗号全是为天子征讨不臣。

主打一个天下除了我和天子,都是反贼!

就连袁术这会儿都老老实实的当汉家忠臣呢。

可问题是,我可以支持你,但你要我把粮食全给你,那可就强人所难了啊。

天子别说不富裕了,简直是穷困潦倒啊。

在刘封送来这一万石粮食之前,天子身边的三公九卿都去城外挖野菜了,这让天子何以自处?

因此,在刘封这一万石粮食送入城中,几乎当天就让刘协发出去了一千石,用以补发各级官吏、宫人的俸禄。

白波军之前也上门要过粮食,天子也给同样拨付了一千石,好让他们准备东行。

剩下的八千石,天子看的比什么都紧,跟命根子似的宝贝。

“诸位卿家,兴义将军之言,汝等有何看法?”

一边对杨奉等人的提议心动不已,一边又不舍得粮食,最后刘协还是决定听听重臣亲近们的意见。

太尉杨彪第一个发言,他如今虽已年过五十,却依旧胆雄气壮:“老臣以为当给。”

司空张喜有着迟疑道:“可若是给了,百官宫人的东行耗费又该如何解决?”

杨彪却答道:“不足之处,可召关东诸郡守州牧共议之。”

此时,司徒赵温捋须皱眉道:“若是关东诸侯以军粮不足推诿,如之奈何?”

情势比人强,人家虽然是千里迢迢来勤王的忠臣,可经历过西凉武人、河东武人洗礼过之后的中枢重臣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不再把自己放的高高在上了。

“关东勤王军虽名为联军,实为刘徐州一人之力而成。不但刘徐州出兵最多,还负担起了大部分的后勤补给,甚至连嫡长子都遣于军中,可见忠谨之心。”

张喜叹息道:“因此,我等所食之粮,皆是徐州不远千里转运而来,路途所费,恐有半数以上。徐州所辖不过五郡,刘使君又是前岁刚刚到任,至今不过两年,实数更是只有一年,恐徐州也力有不逮啊。”

天子见三公议不出个好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去看九卿。

可同三公一样,九卿这边也一样没什么好办法,反倒是丁冲、钟繇等后进晚辈们却都有些跃跃欲试。

丁冲率先起身发言:“陛下,刘使君固然忠心耿耿,然曹使君也不遑多让。既刘使君出力甚多,力有不逮,陛下何不召曹使君询问一二,或许能得其助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