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九十九章 内在逻辑(2/2)

那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就是这样被豫王殿下给吓得招了供的。

当然!

这里的地,也确实没有赵昕想象中的那么贵。

感觉最多,要是按照市场价,也就是五六百文一亩。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在大宋,开封附近二百里地,兴许还能有一些人,田地,也差不多都能给占满了。

但是若是二百里开外,到六百里的范围之内,基本上就是人稀土旷,地力不尽。

这与赵昕想象中,土地兼并,然后百姓都全部没有了土地,很是不同。

不过貌似也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解释的。

就比如说后世的,所有人都打破了脑袋往大城市里跑,因为大城市里有更多挣钱的机会。

反倒是农村,基本上土地都被荒废了。

我大宋都已经到了这一步了吗?

假使能把那些没地的百姓,都迁徙到那些许昌、汝南,等地,许昌、汝南等地正好在开封二百里外跟四百里外。

那这又能安置多少流亡的百姓。

还是说……

我大宋其实也没有那么地糟糕。只是百姓,一旦进了城市里打工了,谁还愿意去辛辛苦苦地种地。

试想想,武大郎卖個烧饼,都能娶潘金莲,你种地,伱能有前途吗?

而且关键是……

你进了大城市,变成没地的客户,你甚至都有可能不用参加徭役。

是的!你只要把商税给交了!

那些服徭役的事,就都交给大城市周边住着的厢兵那里去了。

见大宋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空旷的土地,那赵昕也就放心多了。

而且才一百文一亩,这就相当地值。

当然!

还是那句话,大宋百姓不是不想种地,而是种地,税太高,徭役太重。

你选择种地作为职业,基本上等于等死。

以后什么苦活脏活,还有苛捐杂税,再加上一些官员的盘剥,就全都落到你的头上了。

赵昕最近也在苦苦思考救国之策。

税太高、徭役太重,那减少一点行不行?

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不容触动的。

所以肯定不行!

但有一点……

赵昕大概是可能做到的。

那就是,他把整个大宋一点一点地买下来,在他的庇护之下,土地,都是他的土地,百姓,都是他的百姓,他给百姓定多少税,服多少徭役,这都是他可以拍板的!

别家主户抽税,至少一半,那赵昕要是说他只抽两成,那这对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恩惠。

接下来,赵昕又带着人视察了一下这周边的环境。

河流里已经建有磨坊,这配套设施,倒还算是比较地齐全。

不至于粮食谷物在收成后,没有地方进行加工。

只不过……

自己要是想建个水力什么的设施,估计就得把其中的一些磨坊给拆掉了。

毕竟一条河流的‘功率’就这么大。

杜衍、欧阳修等人,在赵昕视察的时候,就一直跟在后面。

所有人都不知道此时此刻,赵昕到底在想些什么。

不!

倒不如说,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为了国事,还是单单为了陪豫王殿下,来这庄园走一趟。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