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96章 南还是北(2/3)

陈瑄确实是武将之子,他本人也曾经是蓝玉的舍人,这位能文能武的将领成为漕运总兵官,很多人觉得不只是因为他此前有参与维修都江堰工程的原因。

这更是因为出身呢,本来也算是淮西勋贵的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常系一脉,自然也就值得委以重任了。

朱允熥这时候就主动开口了,“皇祖父,现如今是严尚书和陈总兵有些分歧,两人所说之事都有着各自之理,实在难以定夺,还望皇祖父定夺。”

老朱就看了看朱允熥,这孙子有些时候实在是太可恶了,得罪人的事情是一概不做。哪怕心里头有想法了,还要装腔作势一番。

不过只要习惯了这些事情也就行了,也没什么可吐槽的,谁让以前老朱就是这么安排的呢,现在大家都养成了习惯。

老朱就开口问道,“说说,你们现在是如何想的?”

朱允熥主动说道,“回皇祖父,大运河历朝历代都有修筑,孙臣以为不宜再大动干戈,只在前朝的基础后修筑、疏浚就好。”

这话也没什么毛病,京杭大运河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建好的,甚至这也不是隋炀帝一下子就弄出来的。

真要说的话,京杭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筑都没什么问题。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魏惠王开凿的鸿沟,这就是大运河的开始阶段。

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朝廷向北运输粮食,可以绕开洛阳一段。现如今看来,大运河可分七段。”

从北平到通州的,通惠河,长约八十公里;从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一百九十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四百公里。

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五百公里。邳州到淮安称中运河,长一百九十公里。自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一百八十公里。从镇江到杭州的江南运河,长约三百三十公里。

朱允熥再次开口说道,“现在朝中文武所议之事,无非就是该先疏浚何处,有人觉得该修北段,有人觉得改修南运河,也有觉得改修淤废的山东段。”

老朱自然也明白,自从元末开始,山东段的大运河已经完全给淤废了。虽然清淤比起开凿要轻松点,但是这也是个大工程。

更何况现在的大运河就算是各段之间也不是完全连通的,也少不了会有一段需要用陆运的方式翻转河坝的,这自然也是极大的损耗。

老朱微微点头,随后看向陈瑄,“你的意思,是准备先修北边的那段了?”

陈瑄立刻点头说道,“回陛下,北段虽也有淤废,只是蒙元定都北平之时,漕运乃大计。”

这话也没什么毛病,元朝时期的北平地位特殊,所以相对来说在北平附近的那段河道情况是相对要好一点,哪怕是有淤废,也不至于不通船。

先将简单的给疏浚、修筑了,然后再去攻坚比较难得区域,这显然也是一个看似比较合理的办法了,这么做自然也挑不出来太大的毛病。

更何况以陈瑄的出身来说,他到底是当过领兵大将的。先将天津到北平的那段疏浚好了,海运的粮食能够直接运到北平,北方的防线也可以更稳固。

天津是如今的重中之重,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基地,是通往辽东、北平、开平等地的后勤基地,自然是需要无比的重视。

北平自然不用多说了,这里不是元大都了,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地位显赫的基础,这里依然是大明的一个军事重镇。

老朱微微点头,觉得陈瑄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些显然还不足以打动老朱,他也不会只是听一家之言,还要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计划。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老朱肯定是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多听多看绝对不是什么坏事情。

老朱随即看向严震直,说道,“这么说来,你觉得是该修筑南运河了?怎么,觉得修筑被运河不好?”

严震直就赶紧回答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北运河自然改修,只是朝廷人马、役夫有限。现在修筑北运河,臣以为虽有大用,但是不如修筑南运河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