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八十一节 撤出东北(1/2)

x,最快更新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

~-~三百八十一节撤出东北

或许日军已经十分希望南下,英法被德国人打的自顾不暇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可是摆在他们眼前的障碍却很大,第一个是美国自不用说,第二个则是中国,准确的说是屡胜他们的塞北军,不除去塞北军他们就无法安心的南下作战。全\本\小\说\网\不拿下东北,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来维持南方的作战。

因此日军终于下定决心,要跟塞北军在东北来个了断了,不惜调集全国之力,往东北调遣了一百万日军,发动全面的战争。这一百万日军中包括四十万在南方战场作战过的老兵,以及十万从东北退回日本的残兵,另外五十万则是完全的新兵,但是也是经过正规训练的预备役。

而在东北,塞北军能作战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东北军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了,固守锦州、山海关到沈阳一线其实已经很吃力了,不得不邀请塞北军协防,而杨虎城的那三万军队在百万日军面前也是打酱油的,真正的对手其实还是日军和塞北军。

此时日军自不必说,一百万真正有实力的作战部队,国内还有正在作训的两百多万部队为后备,中国其他战场上还部署着数十万二线部队,而塞北军总兵力应达到了两百万,可以说双方兵力上是势均力敌的,武器装备上也是不相伯仲,塞北军的火炮坦克占有优势,但是日军的空军现在已经完胜塞北军了。按照这种情况分析,结局大概真的会像赵书礼担忧的那样,打来打去没什么结果。

只是赵书礼不知道的是,日军下决心再次跟塞北军在东北会战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能腾出手来对付英美,要是他知道的话,恐怕宁可选择撤退,暂时的把东北交给日本,甚至不会去破坏东北的资源,让日本有力气跟美国人打的带劲点,可是他不知道,他只能选择迎战。并且一方面还大肆破坏东北的工矿业,甚至鼓励东北百姓去塞北避难,以便在最坏的情况出现,就是日军占领东北的情况下,也不能利用东北的资源和工业。这就是赵书礼的坚壁清野吧。

1940年11月,武汉会战结束一个月后,东北会战再次拉开大幕。

日军从旅顺大连、安东一线发动猛攻。

四散出击,同时航母战斗群集结辽东湾,对各个战略要点进行毁灭性的轰炸。并且利用海军优势,运送大量的日军小股部队在中**队后方登陆,发动特种作战。

同时战斗方式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日军再次投入了新式武器——毒气,大规模,大范围的使用毒气弹。飞机投弹、火炮发射甚至渗透部队在东北的水井中投毒。

这淬不及防的大规模毒气战让塞北军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尽管日军在南方战场上已经使用过毒气了,但是塞北军并没有过于关注。因为在南方日军也只是在极个别劣势战斗中或者在攻坚战的时候才会发动毒气战,而在东北他们竟然直接以毒气战作为常规武器使用,这就太骇人听闻了。一战后,各大国签订了联合公约反对使用毒气,日本和中国都是签约国,使用这种武器明显是违背公约和人道精神的。

塞北不是没有化学武器,当年跟德国的军事合作中,有这方面的技术合作。但是并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因为不管是研发的德国技术人员还是接受了德式军事思想的塞北军方都不认为会发生大规模毒气战的情况,因为这毒气弹就跟后世的核武器一样,是一种战略性威慑力量,只要双方都拥有,那么基本上双方就都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