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六十五节 大捷(1/2)

x,最快更新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

三百六十五节

大捷

尽管英法先后向芬兰承诺派遣军队,可是迟迟不做行动,这是两国间的一贯做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派兵,更何况此时波兰已经战败,德军的主力已经调往了西部边境的情况下。\WWW、QΒ⑸。c0М\英法两国更是不会往其他地区派兵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芬兰人在苦战。而反观德国,则是希望芬兰尽快跟苏联达成和平协议,恐怕这时候德国还在对苏联释放善意吧.

芬兰人大概是看到了这两国的嘴脸,只会给空头支票,于是在战争进行了三个月后,他们开始了跟苏联的和谈。1940年3月,苏芬达成了和平协议,芬兰割让了十分之一的国土给苏联。战争结果是悲惨的,但是过程却是壮烈的,十余万芬兰正规军加上一些民兵部队,甚至十万女兵,跟上百万苏军戮战了三个多月,据统计苏联伤亡达百万之巨。

英法始终没向芬兰派兵,倒是英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价值在两亿多芬兰马克。

英法的软弱没能让苏德联合成为现实,这让赵书礼长出了一口气,至于可怜的芬兰他根本没在意,没人同情弱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弱小就是罪过。

苏联人在攻击芬兰期间,英法没有援助,可是同时他们也没有援助德国进攻的一系列国家,比如荷兰丹麦等小国。现在德**队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随时可以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此时法国人着急了,他们希望派兵到比利时去防御。但是比利时人跟英法一样软弱,他害怕此举引起德国的误会,禁止法军进入比利时。直到德国人进攻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仓促进入比利时的英法军队,除了撤退就只能当俘虏了。

法国的前途轮不到中国人担心,中国的战局此时发展的也不理想。

日军北方占领了山东,南方占领了南京,现在只要占领苏北就大同了从天津长江流域的津浦路。为了争夺这个铁路线,日军兵分两路,南北对进,总共使用了八个师团五个旅团一共二十四万军队,往苏北调集,目标是将中**队合围消灭在徐州。

徐州会战拉开了帷幕,中方指挥官是李宗仁。

李宗仁对日军合围的对策是分头迎击,打算调集优势兵力先吃掉日军一路,他的目光盯在了徐州以北,日军少壮派军官叽谷廉介率领的两个精锐师团八万人。同时他把吃掉这货日军的预定地点定在了了台儿庄。

但是李宗仁手里只有十来万兵力,还大多数是杂牌军,最有战斗力的只有中央军汤恩伯的20军团。因此李宗仁制定了一个围绕汤恩伯军团的作战计划,用杂牌军把日军引入台儿庄,然后由汤恩伯军来给与致命的打击,试图一举围歼日军。

混&

弹窗广

告)

而他的机会很快就到来了,日军十分配合。

在苏北鲁南的汤恩伯20师团与从山东南下的叽谷师团稍一交战,立马撤退,让开正面让日军通过,自己撤往了苏北西北部的山区之中隐蔽起来。而日军叽谷师团果然弃汤恩伯军团不顾,全力沿津浦路南下直逼铁路沿线的台儿庄。日军这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抢攻,第一华北派遣军内部相互争功,各师团都希望把占领徐州的战功揽到手,第二是跟华南派遣军抢攻,拼命想在华南派遣军之前占领徐州。

战局基本上按照李宗仁的预想在一步步发展,当叽谷师团四万余人到达台儿庄时,迎击他们的是早已埋伏到这里的一只劲旅。这只劲旅也是一只杂牌军,但是跟其他杂牌军不同的是,这只杂牌军是一只西北军番号是第二集团军,统帅这只军队的是孙连仲。

孙连仲的部队中原大战后,接受了蒋价石的整编,但是却没有得到中央军的待遇,人员装备长期得不到补充,武器装备极差,枪支混杂,不但做不到每人一支枪,而且每支枪平均不到五发子弹,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只要靠着冷兵器作战的部队。

就是这样的一只部队,担负了正面阻击日军的任务。战争打的是,武器和人,这只部队武器不行,但是人却都是好样的,西北汉子刚烈无比,虽然没文化,却抱定死志,就像他们在墙上写的标语‘生在陕西,死在山东’一样,人不雅致但实实在在。这大概也是李宗仁把其他杂牌军放在外围打策应,而派他们来打正面阻击的原因吧。

战争一开始就打的极为艰苦,为了对付日军的坦克,西北军的战士不得不帮上手榴弹跟日军的坦克来个同归于尽,用人弹攻势来抵消日军的武器优势。日军久攻不下,不得不增派板本支队、赖谷支队主力来增援。此时虽说自己的手下打的顽强,但是李宗仁却高兴不起来,甚至是窝了一肚子火。

原因无他,因为他寄以希望的汤恩伯军官却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来合围日军。他们整天在苏北的山区里打转,死活就是不出来。当然这不是迷路了,李宗仁也知道原因,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可是他实在是有苦难言,指挥的部队杂乱无比,不听指挥的何止汤恩伯这一只啊。全仗着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威望压着,现在眼看要包围日军了,这主力却不听话了,如何不恼。

按照李宗仁的部署,汤恩伯军团引诱叽谷师团到台儿庄后,就隐蔽起来,然后一旦孙连仲的部队跟日军交火后,他们要立刻包围。可是孙连仲已经苦战了一个星期,日军都增援了数千士兵了,汤恩伯就是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