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七十六节 没有剑就没有工业化(2/2)

由于碱厂效益大好,二连厂的厂长侯德榜手里的资金宽裕后,他开始大力进行各种产品的研发,将盐化工扩展到了大多数的产业链,其中有一个也成了工厂的又一个赢利点,那就是制革业所要用到的硫化钠等几种化学产品。同时他还对制造化肥很感兴趣,已经研发出了生产工艺,正在跟高星桥的煤化工公司谈判希望联合生产化肥,因为生产化肥的许多原料都来源于煤化工的产物。

说道高星桥,他的产业发展的同样迅猛,几乎不输于永利碱厂。

不过跟永利完全靠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同,高星桥产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是因为他生产大量的炸药,这些都以略低于进口价格卖给了兵工厂,由于他的工厂就近煤矿产地,而且开采煤炭的成本和人力,电力成本都很低,所以利润相当丰厚。使用这些利润,高星桥也是大力扩展他的产业帝国,他不停地游走在中德之间,又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他的厂子招揽了大批的德国工程师,不但生产产品也做研发工作。除了炸药外,他的厂子另一个暴利产品是染料,这些从煤炭中来的东东也是大量出口到日本。

除了这些优势很大的产业外,其他工厂就差强人意了,原本被赵书礼当作财源二寄予厚望的毛纺织工业,虽然已经出现了数百家工厂,但是多是薄利勉力维持,因此规模都不大,企业主扩大规模的意愿也不高。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关税太低,因为此时的关税是被英国人把持的,所以他们制定的关税税率十分的低廉,尤其是英国优势的产业,就更是几乎0关税,二英国最优势的产业无非是毛纺业了。相比塞北,英国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世界上最优质羊毛的最大产地,他们的毛纺织工业从工业革命时期起就是世界第一。

除了英国外,还有日本,在塞北的市场中,英国的纺织品数量大概有三成的样子,二日本却能占到四成多,剩下的才是属于本地毛纺厂的。但是即使勉强维持住了剩下的份额,但是本地企业的利润仍然不高,因为日本人出口的毛纺品实在是太过低廉了。第一是因为日本工人的工资同样低廉,虽然比之中国还是高一点点,但是他们的出口品价格可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日本自从一战后经济就进入了疲软,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为了重建问题,日本发行了大量重建债券,可因为此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黄金外流,日本于是采取了一个政策,不计代价的野蛮出口,以求赚取外汇。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往往是赔钱出口,然后由国内的利润来补贴,国家得到了外汇,企业得到了利润,而工人却得到了加班和减少工资待遇。

日本工人的待遇没人关心,但是日本人此举让塞北等地的企业处境艰难,就让赵书礼很头痛了。但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国外面对日本的野蛮输出,还可采取加收关税的办法,而赵书礼却没办法控制本国的关税,最后只能是让还处在襁褓中的本地纺织业跟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日本财阀控制下的垄断纺织巨头抗衡。

他不由得心生感慨起来,看来还是德国的小胡子黑特勒说的对:“没有剑,就不可能有经济政策,没有权力,就不可能有工业化。”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