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四十九节 小跃进(2/2)

范旭东道:“没那么快,镇子一时半会儿还建不起来。”

之后范旭东从赵书礼这里得到了大量的贷款,利用这笔款子他们撑过了跟英国卜内门公司的价格战,跟卜内门分享了亚太的市场。而后范旭东将永利的化工业务不停的扩展,不但生产水玻璃、重铬酸钠、**、氟化钠、小苏打、硼砂、磷酸三钠等化学产品,还生产冶金工业用的冶炼助熔剂、选矿用的浮选剂,炼钢用的脱硫剂,以及印染工业用的软水剂,制革工业脱脂的化学产品,等一系列化学产品,成为中国化工业的霸主。而且范旭东还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积极为绥察蒙的工业发展出力,为永利碱厂提供设备的上海大效铁工厂就在他的邀请下落户到了包头,并且在这里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机器制造厂。

这些都是后话,话说这一年,虽然来绥察蒙投资的企业资本量不是太过雄厚,但是却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为了配套,赵书礼倒是利用赵氏银行的资金在张家口等城市大建电厂,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大量投入又带动了水泥产业,钢铁业等的发展。这一年绥察蒙政府的收入比之去年翻了一倍,达到了1000万银元(纸币)。同时人口的增多,带动了消费,轻工业的毛纺业发展很好,不但满足了本地市场,还扩张到华北西北甚至出口日本国。

而在赵书礼支持,后来又拉来徐新六共同投资,孔韧一年间新建和扩建了三个大型重工业工厂,绥西国营机床厂(在原来基础上扩建),国营机电设备制造厂(新建),国营火车机车和大型汽柴油发动机制造厂。并且在计划建立大型化工设备制造厂,精密齿轮及传动设备厂和采矿设备厂。这些工厂都是投资达千万银元的大工厂,其中很多设备并不是自己生产,而是采购外国的配件,对这些配套厂,根据赵书礼的想法,孔韧要求对方在中国设厂。由于其中大多数设备是从德国采购,所以这些配套的小厂也都是德资工厂。

常守成的铁路也完工了,比日本人计划建造的横穿外蒙的铁路通车更早,这让他颇为得意,因为两国在修筑这两条铁路的时候,根本就是在竞速。其实也不是日本人差劲,而是他们的路线更加困难,不但要经过戈壁沼泽,而且要翻越阿尔泰山脉。而常守成投资修建的库张铁路条件就好多了,沿途几乎一马平川,还有前清时期的库张公路做支持,主要困难大概就是钱了。

不管怎么说,毕竟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赢了,大家心中自然高兴。通车那天,常守成在黄河楼大宴宾客,赵书礼也去了。他不能不表示一下支持,因为这条铁路太重要了,有了这条铁路,从绥察蒙的地盘上就拥有了一条完全在自己控制下的,可以借道苏联去欧洲的通道。这条铁路也很快就显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但是绥察蒙三地的经济交流贸易量增长了不少,而且随着这条路的通车,大批的矿石,毛纺织品,粮食纷纷从这里出发输往德国。并且跟兴登堡达成了一个协议,给这些物资一个特别税率,因为我德国人也需要赵书礼用物资出口来平衡德国给他的借款。随着这些物资的熟人,德国人给的信贷也一步步放开,大量的民间经贸撬动了,通过这十亿的信贷赵书礼建立了大量的国营大工厂,而这些工厂吸引来了更多的德国小型配套企业,铁路修通后的几年中装备制造业几乎是以几何倍的速度成长起来。当然这也是后话了,且说这次赵书礼参加常守成的宴会还有个小插曲。

他当时一高兴,不小心就喝多了,他是不常醉的,因为过去做生意跟俄国人练出来了。可是这次就是醉了,在酒桌上他还不停的感慨,说人家常守成的名字取的不对,他不应该叫守成,而应该叫创业。常守成也感慨着,说他本身晋商常家的一个偏枝,到他这一代已经不如以往了,他父亲只盼望他能守成就好。可是他却不是个安于守成之人,没有守着几亩薄田,而是选择走西口经商。到后来萌生了建铁路扩张晋商外蒙贸易的想法后,更是变卖了田产,和房产筹集到了一百万银元,正是他的破釜沉舟才让更多的晋商对他有了希望,融到了第一笔资金。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后,赵书礼说要给他起个外号叫做闯王,常守成说闯王不敢当,他顶多是个闯娃,于是闯娃这个外号叫开了。而且不久常守成还宣称闯娃这个名字,是赵书礼赠的,属于御赐,借故把自己的铁路公司改名闯娃铁路公司。

这一年中,绥察蒙到处都在动工,每天尤其是绥西的包头,由于几年前赵书礼就跟孔韧开始了工业计划。虽然结果并不如赵书礼理解的那样,开发区一开就像深圳那样,工厂林立起来,但是位于包头西部三里外靠近黄河边的工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却有模有样,几年来一点点的政府投资下水电路三通做的很到位,可惜企业数量此前一直不多。今年这里终于迎来了春天,几乎每天都有新工厂投产,赵书礼乐得给这些企业剪彩,身体虽然很累,但是他心里颇为高兴,感慨着:这真是一场小跃进啊。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