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四百二十四节 英美有牌打(2/2)

而如果此时留下日本呢,以中日之间解不开的仇恨也渊源,恐怕他们在亚洲会一直争斗下去,他们的争斗关英国人什么事呢,英国只有坐享其成的份儿。想到这里,英国人兴奋了,在他们看来,留下日本,反而成了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了。

英国人私下里联系了日本,日本表示可以放弃很多地方,其中包括整个南中国半岛,但是要求保留1939年前的日本领土。1939年前,日本的领土有什么呢,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屿,朝鲜和台湾这样的殖民地,另外就是贫瘠的日本本土了。太平洋上原来夺取自德国的几个岛屿现在还在日本手里,而台湾和朝鲜也在日本手里,那么盟军就不用做出任何撤退的决定,简直是一本万利啊。

英国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美国人,美国人也觉得文章可以做,他们倒不是真心的想跟日本何谈,在美国人眼里,跟自己战争的敌人,除了投降一条路外,没有其他选择,在历史上他们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妥协过。

但是这却是一张很好的牌,就想当初中国利用日本牌,来跟美国人打外交战一样,现在美国人也可以用这张牌来打中国人。只是这么一来,盟军恐怕就名存实亡了,不单独跟敌军媾和的承诺,不跟法西斯妥协的生命,就成了笑话。

于是美国暂时放弃跟日本正面接触,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英国人,让英国人秘密接触日本,然后他还把消息放出去,让中国人知道。这样一来,美国人知道,不管是英国还是中国,都脱离不了美国的存在了。美国就想一个傀儡师一样,用提线牵着中英这两个大木偶,在世界舞台上表演,美国将占尽优势。

果然事情发生后,中国人有了反应,外交部严正跟美国交涉,要美国人表明态度。美国人一边说尊重华盛顿宣言,联合国决议,但是同时又推诿说事态的发展,也应该尊重。

同时在军事行动上,中国人展开了更加犀利的攻势,显然是在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希望在变局中能占据主动权。这让英美高兴,起码不用催促中国人了,这让他们大出了一口气,以前是被中国人牵着走,让他们发动一个攻势,不是要这就是要那,现在好了,不用催促,他们自己就跟吃了那啥一样,涨红着脖子往上冲。

英美如果跟日本有勾结,这确实对中国是个很大的打击,会让中国在战后很被动。起码赵书礼心中的,中国复兴的图谋恐怕就要是黄粱梦一场了。因为一旦英美保下了日本,那么战后亚洲的局势无疑是一个陆军的中国,和一个海军的日本的竞赛,中国陆军在强,也无法迈出海洋。中国要想称霸亚洲,少不得跟日本还要再打一仗,那时候胜负可就不好说了,因为那时候谁也无法断定,英美到底是支持日本还是支持中国。

此时在中国战场上,塞北军已经全面推进打了长江流域,进攻武汉的战斗刚刚打响。

薛岳开始了对南京的试探性攻击。

李宗仁的部队在越南不幸遇到了从缅甸退却过来的日军,遭遇了失败后,又看到了盟军海军已经推进到了越南,只要能掌握了越南到中国的这段海域,那么广东就变的至关重要了,他又开始发动了广东攻势,希望从广东打通国际援助的大门。

薛岳的试探暂时还没有结果。

李宗仁的部队在广东胜负各半,但是情况还算乐观。

塞北军的进攻最前线已经深入了武汉,但是伤亡太大了,日本人的抵抗之顽强,比之其他城市尤甚,看来他们也许已经察觉自己的末路将至,不惜最后一拼了。

收到前线的战报,和对战情的分析,前方指挥官认为,如果要渡江拿下武汉,那么塞北军要做好牺牲三十万人的准备。

赵书礼很犹豫,这些人都是好儿郎,国家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可是在这战争就快要结束的时刻丢掉性命就太可惜了。战后他们还有更加美好的生活,还要铸剑为犁,换一种生活来建设祖国的。

赵书礼不想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他放下架子,直飞重庆,他要跟蒋价石会晤,两人必须合作起来,才能克服中国面临的国际困难。赵书礼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手里也是有牌可打的,不过现在需要蒋价石跟他配合。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