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四百二十节 缅北大反攻(2/3)

南方的李宗仁等人存在的心思就要简单多了,恢复自己的地盘。恢复自己的地位。

但是他面临的困境更大,进入广西后,仿佛还在四川一样,他仍然是孤立的。广西当年是建有兵工,日军占领期间,也利用了起来,现在又回到了自己手上,可是那根本就满足不了桂系的需求。而且在装备了塞北军的武器装备后。他们自己那些土枪土炮就实在是看不上眼了。至于外援,塞北军的援助在他离开四川后,就受到了制约,路途上的遥远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运输还要经过许多地方,四川云南贵州湖南,这些地方都不是他能影响的。回广西的时候,王家烈和龙云确实提供了方便,可是现在局势变了。为了配合孙立人驻印军尽快打通滇缅,中央军在云南部署了大军,这种情况下龙云要是还有其他心思那他就是找死了。李宗仁甚至想到,当初蒋价石之所以允许桂系回到广西。恐怕早算计到了今天。

国内的援助是不用指望了,那么国际上的呢。通过即将打开的滇缅公路到云南的是指望不上了。那么广西的传统国际通道,从越南进入广西的通道呢。这个也不容易,越南现在还是法国殖民地,不过是维希法国的,而维希法国在压力下是允许日本人在越南驻军的。要跨国攻击日军,尽管不可能但是桂系还是做了打算。他们打算出广西,往越南攻去。反正现在维希法国的国际地位是不被承认的,要是承认也只能承认是德国的傀儡,法西斯的盟友,攻打他们没有任何国际舆论负担。

而日本在越南的驻军数量并不多,越想桂系越觉得,打出过去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只要能打下越南,那么将来重新控制了缅甸的英美,自然会对他进行援助的。李宗仁不是傻子,他也跟英美有联络,他认为只要他坚决的跟日军作战,那么英美就乐意援助他。到时候所有的援助路线都在国外,蒋价石是左右不了的。那时候他将取得与其他势力一争高下的资本,而且相信英国人乐意让南中国割据起来,这样子就对他们的南中国半岛殖民地没有了任何的威胁。

而对于解放中国领土,比如打进广东去,李宗仁认为恐怕比打越南还要困难。而且一旦在广东消耗太多,他们恐怕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打越南还有一线希望,打广东则完全是给自己注射慢性毒药。

不能说李宗仁的心思有错,这是历史的局限,军阀的本性决定的。指望大家能在国难当头众志成城,那只能是宣传中的理想色彩,如果人心真的能那么无私,蒋价石的将领们就不会在国难的时候还那么敲骨吸髓般的压榨老百姓了,也不会让他们彻底失去了民心,最后连游击队都打不过了。

于是李宗仁终于出兵了,在所有人意外的情况下,数万桂系部队进入了越南。只派了这么点部队,显然李宗仁并没有完全把希望方在这里,他只打算投石问路,胜利了就加大军力投入,失败了不懂筋骨。他的目的是跟滇缅英美连接成一片,而此时滇缅战场上,英美也确实在步步推进。

说是英美,其实更应该说是驻印军,陆地作战主力仍是他们。

驻印军现在已经经过了一些调整,军长已经不再是孙立人了,孙立人放弃了军长一职,换取的是对他的老部队,原来是新38师,现在的驻印军38军的指挥权。其实孙立人如此也是权衡之下的妥协,当年他退往印度其实是抗命行动。后来因为他的美国背景,美国人又极为支持他。但是蒋价石能放心他吗,所以迟迟不同意缅北反攻的计划。最后孙立人才提出了自己降职,并且用各种行动向蒋价石表达了忠诚,其实他主动放弃军权就是最蒋价石最大的示忠了。蒋价石派去了郑洞国接任他,现在驻印军中最得意的恐怕成了史迪威了。

美国人史迪威,西点军校毕业,中国通。当年被日本人赶兔子一样的赶到了印度,心中一直有怨气,总觉得是中国人的不服从和英国人的小心眼,让他在缅甸遭到了失败。同时憋着一口气要打回缅甸,就跟现在玩命在澳洲跟日军厮杀的麦克阿瑟一样,都是存着洗刷耻辱的决心的。为了这口气,在蓝姆珈训练营中。他对中**人的训练很上心,军营几乎就是他的卧室一般,他跟那些小兵崽子们一起,爬沙地,翻障碍,滚泥水,用自己的表现赢得了中**人的尊敬,因为他的美国小名中有joe字样。中**人昵称他为老乔。

史迪威对自己一直看着成军的这只中国大军充满信心,他公开表示,一贯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经过了专业的训练。武装起最好的装备,没理由不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而此时这只军队正是在他的名义下作战的,经过中美英三方协调,他被任命为直接指挥这只部队。这个指挥不像几年前那样,仅仅是名义上的。在实际上,史迪威对这只部队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首先郑洞国是个老好人,他能忍受孙立人的一些不合适举动,也能忍受塞北系黄凤府的自行其是。同时对史迪威也不像几年前的杜聿明那样阳奉阴违。而且由于孙立人的美式背景,史迪威跟他沟通起来也很方便。加上几年的朝夕相处,感情也是相当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