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八十八节 缅甸大战(2/3)

戴安澜的电报发出去没多久,日军的增援到了,一个师团56师团。

这个师团外号龙师团,十分擅长山地丛林作战,该师团装备坦克、炮队、装甲车、汽车、摩托车等,是一只机械化部队,行军速度非常神速,在攻击新加坡等地的作战中,让英军猝不及防。他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通过了缅甸三百公里的丛林,顿时就是200师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杜聿明决定让200师突围,保存实力。

可是史迪威坚决反对,他希望能指挥部队打一场胜仗。史迪威是战区参谋长,地位仅在蒋价石之下,可是他却是个光杆司令,英国人根本不拿他当回事,所以就把主意打到了看似好说话,客客气气的蒋价石身,希望能亲自指挥战斗。

但是还没轮到他跟蒋价石对话呢,杜聿明就不鸟他了,杜聿明认为史迪威的不让撤退,反而是命令调集部队跟日军对攻完全是白白送死。于是两人之间争吵了起来,史迪威直接给杜聿明放话:你必须服从命令。可显然老史这美国佬没认清形势,杜聿明不是美军更不是美国人,人家听蒋老大的。

于是在日军56师团即将包围200师当夜,杜聿明命令廖耀湘新22师救援200师,从车站打通日军包围。次日凌晨中**队大部撤退到色当河对岸,跳出日军包围,但是200师这只中央军最精锐最机械化的部队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同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结束。

但是随后日本和中国两国都宣布自己获得了胜利。

蒋价石再次飞往缅甸北部,再次召见戴安澜,对他进行勉励。

当然蒋价石这次到缅甸可不是仅仅来看戴安澜的,而是为了召开军事会议的,中英美三**事会议。而蒋价石是战区司令,他来是主持的。举办这场会议倒不是蒋价石像在老外面前显摆,实在是情势危急了。

同古失守后,中英联军在战略已经处于劣势。此时的缅甸往北一直到首都曼德勒是一马平川,而日军调集了四个师团十万余人,快速北进,打算一举拿下整个缅甸。所以蒋价石才再次来到缅甸。他这次提出了一个作战方案,要调集在缅甸的中英联军二十万人,在曼德勒跟日军展开会战,消灭来犯的十万日军。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古失守后。这里的存亡直接关系着整个缅甸战局的胜负。曼德勒会战部署中,蒋价石安排新3师防守这里,师长是孙立人。此时曼德勒地区集中了中国三个军和英军的五个师的兵力,一共有二十五万兵力。而日军只有十万来人。

会战是以6月20日日军的突然行动开始的。

日军一个联队,突然出现在曼德勒西线仁安羌油田附近。包围了防守这里的英军主力七千余人。英国人炸毁油田试图突围,可惜却完全徒劳。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打开日军的包围圈。他们的士兵在悍不畏死的日军面前,可不愿意用生命去冲锋,最后只能求援了。

既然英国人已经放下了脸面向中**队求援了,中国人自然不能不管,但是谁来救援却很有难度。因为此时日军已经发动了全面的攻势,沿着伊洛瓦底江从东西两线发动了猛攻,东线有中**队防守,而西线是英军在负责。按说仁安羌处于英军防区,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救援自己的部队,而让中**队度过大江来飞渡救援也有些难为人。

唯一能有可能救援的部队就只有曼德勒的孙立人师了。

而英国人也看出了这一点,他们就是给孙立人打了电话。

孙立人考虑后,认为应该也有能力救援英军,于是派了一个团前往救援。这个团人数不到一千人,但是英国人不知道,他们反复催促孙立人尽快行动。孙立人表示六个小时内一定解救他们,他亲自指挥战斗,摸清了地形后,凌晨发起了总攻。经过激战打穿了日军的防御,将英军解救出来,但是天亮了日军反攻了,孙立人又给英军断后。最终成功营救七千英军,事后英军得知解救他们的中**队只有一千人的时候,十分的吃惊,这次战役也被称作仁安羌大捷,是远征军入缅作战中的第一次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