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八十二节 相持(2/3)

“排好队,一个一个登记,好,高级磨工一个,这是你的证件拿好了!下一个。”

在集中营中,一个个登记点上,日本人踊跃登记,因为他们获得承诺,一旦进入工厂可以拿到外界三分之一的工资,那样的话就可以改善自己在集中营中家人的生活条件了。虽然说这段时间里,他们过的很顽强,可那是人在极端压抑情况下,生命本能的释放,是一种不妥协的表现,可是现在能更好点的话,他们的思想反而崩溃了。没多少人愿意整天过着,不停的用水清洗盐碱地,然后种上只能收获很少产量的种子的生活。

严裕棠看着踊跃的场面,他很得意,他觉得他对日本人心里拿捏的很成功。

“严先生,有电报!”

严裕棠受到了一份电报,是塞北军方发去的,赵书礼要见他。

他从赵书礼哪里得到了一个新任务,不得不离开塞北北上苏联的任务。

他先是去了一趟莫斯科,有一批塞北军发往欧洲的棉衣被查封了,他反复跟苏联当局交涉,但是苏联人表示现在德国正在发动侵略战争,以他们这批物资可能资助德军为由,不予放行。但是交涉还是有结果的,这一批几十万套棉衣苏联人答应还给他,而此时严裕棠提出,已经到了苏联就这么拉回去不合适,他想苏联人提出要求,租借他们的仓库储存这批物资。苏联人经过反复考虑,认为还没有到跟塞北撕破脸的时候,于是答应了,他们的体制不经过整府是不可能做成这件事的,为此严裕棠付出了不少钱来贿赂当局。最终他这批棉衣被存入他选中的理想地方,莫斯科郊外一个伐木采空区工人走后留下的一些简易住宅区内。

接着他到了南方的斯大林格勒,这里有十几列车的塞北购买的苏联粮食,塞北不缺粮食。但是赵书礼还是采购了大量粮食,因为这是战争,除了美国那种不会被攻击的国土外,谁也不能肯定自己就能够为自己的百姓提供充足的食物,因此未雨绸缪赵书礼还是采购了大量粮食。因为他考虑的是,随着南方战局的不利,南方农业遭受大面积破坏的话,恐怕将来塞北不但要养活自己的百姓,恐怕一定情况下不得不担负起供养全中国的重任。

所以赵书礼才会不惜紧张的财政,用苏联的贷款购买了大批粮食。这些粮食大部分是欧洲粮仓乌克兰生产的,从乌克兰运往东方的粮食一般都是要经过斯大林格勒的,可是当这批粮食到了斯大林格勒,却被查扣了,这可是一大笔粮食,足够几十万人口吃上小半年。

严裕棠到了斯大林格勒后,已经有了经验的他,知道该找什么人,该找哪一级的领导,很快又解决了问题。这次他连地方都不用自己找了,已经有塞北谍报人员帮他选择好了地方。别怀疑塞北情报人员的能力,也别说中国人在苏联这种管制严密的国度行动起来肯定寸步难行,谁说塞北的谍报人员非得要中国人啊,塞北同样有俄罗斯人间谍。在东北、外蒙和新疆地区可是有大量的白俄聚居地的,这些人有的是十月革命后逃离苏联的,有的是之后不堪压迫通过这种渠道来这里的,还有的是在斯大林公有化开始后,逃离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对苏联没有认同感,是很好的间谍来源地。

塞北的俄罗斯籍间谍,在斯大林格勒活动的时候,偶然遇到了一个酒鬼,这个酒鬼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的原因是,他经常去黑市不是买酒而是去卖酒,而且卖的都是好酒。当时黑市上的头头开玩笑说,这家伙是不是挖出了他爷爷留给他的酒窖了,之所以说是开玩笑,因为这家伙的爷爷是当地一个大贵族家的长工而已。但是黑市商人的取笑让塞北间谍上心了,因为他们怀疑这酒鬼真的挖出了酒窖,不是他爷爷的,而是他爷爷服务的那个大贵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