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六十八节 苦战(2/2)

平型关失而复得,阎锡山自然不敢大意,于是他手里的两只集团军,杨爱媛部和王靖国部继续留守雁北,而把防御太原的任务交给了宋哲元和卫立煌,同时允许了孙楚、李生达两军南下进入太原。他打的好算盘,诚然雁北地区遭遇了一次日军偷袭后,这里没人敢大意,留守军队是必然的,可是塞北军也可以协防这里啊,他留下自己的部队在这里,显然有两方面的利益,第一这里显然再次遭遇日军打击的可能性要小很多了,他的部队在这里受损失小,第二把守住这里,雁北的塞北军能否进出晋南还是他说了算。

突破了雁门关后,日军一方面加强了居庸关防御,抵挡塞北军南下,一方面大力调集部队突入山西。最后板垣军增加到了十五万人,看来日本人对太原是志在必得。

而在其他地区日军也没放松攻势,武汉大会战已经拉开了帷幕。日本海军已经控制了武汉水面,国府江防部队全军覆没,所有舰只只能沉江。陆上部队,日军放弃沿着平汉铁路南下的战略,绕过黄泛区,从南京、徐州、杭州水陆并进,沿着长江往武汉进发。

同时在东北他们也加强了军力。

冬季的失败让日军十分气愤,这世界上要说最输不起的军队,非日本军队莫属了。

他们纠结了四十万军队在大连,显然试图反攻东北。

显然看阵势,今年日军的攻击更强大了,放在去年他们可没有能力同时在三个方向发动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原因很简单,经过动员后,他们的可战兵力达到了一百万人。现在华北部署了三十万,华中部署了三十万,而东北则部署了四十万,显然他们在1940年要把作战重心放在东北了。日本终于显示出他一个世界前十的工业强国的实力,把明治维新以来积聚的力量要来一个彻底的释放了。

塞北军要迎来恶仗了,当然顺带着东北军。

利好是,塞北军也武装了一百万人,现在山西有三十万塞北军,张家口十五万,而在东北地区就集中了五十万人,真正留守的只有五万人的城防部队。东北军也有四十多万人,尽管历经消耗,但是东北军的扩张能力实在是太强了,重新夺回东北后,东北老百姓的参军热情十分高涨。当然他们也希望能参加塞北军,在现在的东北老百姓眼里,塞北东北一体已经不是一句口号了,他们真心的见识过了塞北军对东北的无私保卫后,对塞北是很有好感的,可惜的是塞北军不接受他们入伍,因为塞北军的制度是不允许战场上出现未经训练的士兵的。当然这些百姓如果愿意去塞北的新兵营接受几个月的训练,塞北军还是欢迎的,可是他们没那个耐心,经过日军近一年的占领,他们窝了一肚子火,迫不及待的想要拿起枪跟鬼子玩命呢。

1940年4月中旬,东北军和塞北军合攻沈阳还没拿下,日军已经开始了大反扑。

一场围绕沈阳,牵动整个东北,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开始了,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一百五十万人,其中正规军队就达到了一百二三十万之多,并且三方中,塞北军强硬惯了,东北军有包围乡土的心情,日军则报着雪耻报仇的情绪,没一方是肯轻易退让的主儿。很显然这绝不是一次南京保卫战,或者徐州会战,绝对不可能虎头蛇尾,几方势力一定会拼出一个你死我活,甚至有可能这就是中日间的第一次决定性的决战。一时间全世界的眼光都开始往这里聚焦,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甚至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战役要开打了。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