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三百六十六节 塞北的潜力(3/3)

除这些商帮外,还有三种经济力量可以跟这些商帮鼎足,第一是各种新出现的年轻企业家,他们不属于各种商帮,身份上各地人都有,在新技术领域,电子工业、航空工业、机械设计、金融等领域很有成就,在轻工业纺织工业等小企业上更是涌现了大量传奇人物;另一个就是财阀集团了,比如赵书礼的赵氏财阀参与到银行、军工生产、航空工业、电器电话、大型化工、钢铁冶炼等等,徐新六的金融帝国,兄弟烟草的烟草王国,范旭东的化工巨头等等等等;最后一个巨大的经济角色是官办企业,官办企业主要集中在平时不赚钱的领域内,比如和平时期没什么市场的兵工生产、飞机制造、大型机器精密仪器的研发仿制等等。

大量的商帮、游击队企业家、财阀和官办企业,不知不觉间已经改变了塞北的经济结构,两个四年建设大纲的完成奠定了轻重工业基础,两年时间的缓冲和适应让这些工业单位成功的融入了经济活动中,塞北消化了这些工业单位后,毫不客气的说,塞北其实已经工业化了,尽管在轻工业领域还不是日本的对手,可是在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领域,统计数据上塞北完全不输给日本。当然不是说塞北跟日本没有差距,差距其实相当大,比如教育积累,技术积累上还差的很多,但是也有优势,那就是资源潜力,综合起来对比,塞北的势力大致相当于日本的六成。这有点像德国和苏联,规模上苏联完胜德国,但是质量上毫无疑问德国完虐苏联,德国人才储备智力资源远胜苏联,而苏联潜力上则大于德国。

同时塞北存在的问题也比日本多,日本的经济经过七八十年的现代化努力,基本上以财阀为主力,而塞北的各种经济组织分庭抗礼,商帮、财阀、官办企业、散户企业百花争艳,看起来很有活力,其实问题是很多的。

做一个对比,显然这些经济角色中,最具有战斗力的是财阀,他们从金融到产品一条龙,抗风险能力强大,对市场有很强的操控能力,最灵活的是新企业家群体,他们普遍经营小工业,哪里利润高往哪里流动,随时打算撤出,利润率有保证且风险可控,然后是商帮,他们以商会以乡情为纽带互相帮助共度难关,生命力够强但是不够活力,利润率和发展空间都不是很大,但是最差劲的气势还是官办企业集团了。

大量的官办企业,涵盖了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但是效率极为差劲。管理者根本不考虑工厂的市场因素,有热情的按照自己的抱负来操作企业,投资了大量研发实验室等,制造了大量没有市场的产品;有私心的则想方设法损公肥私,已经成了一种逆流,无法禁止;还有各种齐齐特特的工厂管理,有的工厂用大量利润给员工发红利,盖住房,却不肯归还因购买最新设备的贷款,让相关的银行头痛不已;有的工厂大量赔钱但是却不停的要投资,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赵书礼已经准备对官办企业开刀了。

他知道现在的官办企业问题还仅仅是一个开头,拖的越久问题越大,到了最后就成了顽疾无法医治了。而现在也是一个契机,这些企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工业实力,准确的说是军事工业实力,是为了战争服务的。现在战争已经爆发了,这些年这些企业是整府巨大的负担,但是现在随着战争带来的市场,他可以自负盈亏甚至可以说大发一笔的时候到了。这时候是整府扔掉这个包袱的时候了,赵书礼决定出售这些企业。

最新全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