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8章 唐宋八大家苏辙(2/3)

还有的直接说骂皇帝这还了得,应该直接让他卷铺盖走人,不治罪就不错了,还评什么等级。

最后争执不下,就交给宋仁宗裁决了,这才定了个四等。

“王安石认为苏辙言之有理,对于新法是否施行会再慢慢考虑,从此以后的几个月都不再谈及青苗法。”

“河北转运判官上奏请求几千份度僧牒作为本钱,在陕西漕司私自施行青苗法。”

“春天贷款给老百姓,秋天向老百姓收钱。”

“这种做法跟王安石的本意相一致,于是青苗法便施行了。”

“王安石趁机派遣八位使臣到各个地方,去收取尚未收取的利润。”

“朝廷内外都知道他们会迎合王安石而生事端以滋扰百姓,但都不敢说。”

“苏辙去向陈升之进言,以前嘉祐末年时期,派遣使臣到各路宽恤百姓。”

“但都致力于制造事端,回朝所奏大多不可施行。”

“因此被天下耻笑,如今做法和这个没有什么不同。”

“苏辙又向王安石上书,极力说明不可以施行青苗法,抵触王安石。”

“王安石发怒,将要加罪苏辙,陈升之阻止后,把苏辙贬为河南留守推官。”

“熙宁三年,恰逢观文殿学士新知河南府张方平知陈州,张方平上奏将苏辙改辟为陈州教授。”

“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苏辙回到京城。”

“过了一个月后,张方平担任南京留守,上奏辟苏辙签书应天府判官。”

“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入狱。”

“苏辙上书请求用自己的官位代兄长赎罪,没有被允许,受到苏轼牵连,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

“此后五年都没有得到调迁,直到元丰七年,苏辙才调任歙州绩溪县县令。”

“元丰八年,宋神宗驾崩,哲宗即位。”

“五月时,苏辙生病直到秋天才病愈,抵达京师。”

“宣仁太后临朝,起用司马光等旧党人士,打算革除王安石变法弊端。”

“但是原来的宰相等人尚在,苏辙便上书一一将他们弹劾去职。”

“吕惠卿刚开始攀附王安石而得到重用,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虐害天下。”

“等到王安石大势已去后,又在后面诽谤诋毁王安石,世人都很厌恶他。”

“这个时候,吕惠卿自知免不了罪责,乞求在道观出家来躲避被贬谪地方的下场。”

“苏辙上书分条陈述吕惠卿的奸恶,最终以散官将吕惠卿发配在建州。”

“司马光因为王安石雇役法的危害,而准备重新施行差役法,却不知道差役法的危害跟雇役法是一样的。”

“苏辙便进言,自从免除差役法以来才过了二十年,官吏百姓都还没有习惯。”

“何况役法的施行,关涉众多,盘根错节,应该详细审定再慢慢施行。”

“如果没有穷尽役法的首尾利弊,就急忙施行,恐怕施行以后,又会生出其它弊端。”

“现在州县的役钱,多年累积剩有余钱,大概还能支撑几年,继续施行雇役法,直到今年结束。”

“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审定差役法的利弊,利用今年冬天的时间制定成法令,来年再运用到乡户身上去。”????“希望施行差役法后,不会再有其他议论,这样无论进退都才适宜。”

“司马光又因为王安石私自选拔天下之士,打算改革科举,设立新的规则。”

“苏辙再次进言,明年秋天就要举行进士考试,没有多少时间了。”

文天祥:史上最强弟弟苏辙,才华让人惊艳。

想来苏辙才华绝对不一般,但是就是委屈了皇帝。

等他一个人考试拖了几个月,交上个考卷还把自己骂够呛,换个皇帝早脑袋搬家了。

苏辙以老爹在京为官身体不适为由,留在京城照顾老爹了。

不久苏洵去世,兄弟俩抚父亲灵柩回乡守孝三年,再返回京师,正赶上王安石变法。

刚回到朝廷,苏辙觉得新法内容还不错。

可是不久苏辙就发现不对,这青苗法损害了农民利益。

于是立刻指出弊端,说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

一时间王安石也闭不作声了,竟一个月再没提起过。

后来青苗法再次被启用,苏辙还是一根筋,于是被贬贬贬。

直到宋哲宗登基,高太后掌政,新政被废除才被召回京师。

开始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四年时间从侍郎升至副宰相,这期间他为朝廷和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事实上,苏辙的政治才能绝不输于哥哥苏轼,并且更高一筹。

只是他从来都是为人低调,从不与哥哥争风头。

不仅如此,还时常规劝哥哥要留个心眼,不要随便交友。

更不要总是写些嘲讽时政的诗,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好像他倒是兄长,苏轼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一般。

当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

幸好有苏辙在,苏轼才化险为夷。

苏轼在下狱期间,他的长子苏迈给苏轼送饭。

二人约定如果没大事发生,就送肉和菜。

如果被判死罪,则改送鱼。

结果,有一天苏迈有事外出,拜托亲戚代送。

不知情的亲戚想给苏轼改善伙食,特意做了一尾鱼。

苏轼见鱼,被吓坏了,以为大限将至,不禁悲从中来。

他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弟弟,于是提笔写了两首诗留给弟弟当遗言。

当狱卒将诗送到苏辙手上后,苏辙看完,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

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这首诗呈交给朝廷,并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顶罪。

“但是议论一时又无法断决,诗赋虽然是雕虫小技,但是考究声律,所花功夫也是不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