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53章 诗囚孟郊(2/3)

唐宪宗元和元年,河南尹郑馀庆任盂郊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

自此,孟郊定居于洛阳立德坊。

他的生活是到这时候才富裕一点,可以免于冻饿了。

元和九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

孟郊闻命自洛阳往,以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夜半时分,孟郊孤枕无眠,举杯向月,自遣述怀。”

“帝都显而易见待不下去了,长安不仅米贵,房租更贵。”

“孟郊只好告别好友韩愈李观,前往徐州,临行作诗赠别。”

“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尽苦楚,令人读之心碎。”

“孟郊回到昆山,跟母亲呆了不到半年。”

“于贞元九年再入长安,参加第二次科考,结果再次落第。”

“一个人失败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

“贞元十二年,孟郊第三次来到长安,这次命好终于考上了。”

“多年郁闷一扫而光,喜作《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但是考中进士还笑得太早,进士只是礼部试,通过礼部试还有吏部试。”

“韩愈连续三年没中吏部试,只好去宣州当推官。”

“孟郊送走韩愈,在长安呆了半年,眼看进入寒冬。”

“只好也赴宣州吃闲饭,宣州司马陆长源对他照顾有加。”

“贞元十五年,韩愈离开宣州,孟郊随后离开。”

“两人离开没几天,陆长源便被乱兵杀死,二人逃过一劫。”

“贞元十六年,孟郊前往洛阳参加吏部试,被授溧阳县尉。”

“孟郊一生蹉跎,五十岁才弄了个从九品下阶小官。”

“不仅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感到很累很烦。”

“但是既然好不容易当了官,于是回昆山接了老母前往溧阳。”

“漂泊半生,终于能让母亲享几天清福,过几天好日子了。”

“母亲见儿子终于出息了,心中也很欣慰,给他密密麻麻缝了新衣。”

“孟郊眼含热泪,作《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时孟郊还没结婚,一直跟老母相依为命。”

“30岁离家远游,20年一事无成,五十岁还在穿母亲缝的衣服,吃母亲做的饭菜。”

“这份母爱,宛若三春阳光孕育小草,小草区区孝心,不能报答万一。”

“孟郊来到溧阳县,恰逢陈县令离任,遂和一帮同事于唐兴寺观蔷薇花相送。”

“新任县令名叫季操,性情卞急,加上新官上任必烧三把火立威,孟郊很快就吃不消了。”

“唐制,县令负责全县政务,县丞辅佐县令执政,主簿负责勾检文书,县尉负责具体执行。”

范仲淹:孟郊一生很洒脱,《游子吟》道尽了多少母亲的爱。

孟郊从小家境清贫,父亲也只是一名小吏。

加上他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青年时代一直隐居于河南的嵩山。

就这样,一直到他三十岁的时候,才离开中原到江南游历。

很快又是十年,孟郊已经四十一岁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要考取个功名,说实话他真是有点后知后觉。

孟郊五年内考了三次进士,都是母亲的劝说他才来的,第三次如愿进士登第。

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韩愈,被其推崇,从此他的诗名声大振。

到五十一岁的时候,他又奉母命到洛阳参加选才授官,被选为溧阳县尉。

等他赴任的时候,已经五十二岁了。

赴任前,韩愈写了一封信给他。

去做县尉是与你的愿望相违背的,因此你也就不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

果然,孟郊去了就喜欢旅游作诗,导致政务荒废。

他的上司县令大人只好另外请来了人代他处理县尉的事,俸禄还被分走了一半,生活过得穷困潦倒。

又过了三年,他辞去县尉一职。

孟郊被任命为水陆运从事,从此定居洛阳,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

孟郊是一个比较洒脱的人,并不沉醉于仕途。

就算他做了官,也是不务正业,只会游玩写诗度日。

从他考进士,再到选才授官,都是听从母亲的话。

体现了孟郊对母亲的孝顺,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会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办。

其中最出名的《游子吟》就是他对母爱的歌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孟郊在溧阳当县尉生活稳定后,将母亲接来同住的信中写的一首感人至深的诗。

慈祥的母亲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之前,一针一针密密麻麻地缝着,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怕的时候儿子回来的晚,衣服会出现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那像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们的深厚恩情呢?

整首诗语言简单浅显,通过对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这样一个细节的描写,凸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尤其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小草和春晖这样悬殊的事物作对比,寄托了作者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