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47章 诗杰王勃(4/4)

“而《滕王阁序》也成为王勃的一场即兴表演,也成为他抒发自己郁闷的绝佳机会。”

“这场宴会似乎也是专门为王勃准备的,意义超过了王勃进入王府的工作。”

“之前在王府的王勃只能看别人脸色,写应景之作。”

“且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名。”

“而在滕王阁,王勃已经彻底放下仕途,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摆脱各种束缚很终成名篇,也是王勃一生最闪耀的时刻。”

“仪凤元年秋天,王勃乘船渡海前往交趾,去探望多年未见的父亲。”

“可惜回来的时候遇到了事故,船沉入海。”

“王勃也不幸溺水惊悸而亡,也让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7岁。”

“一代奇才就此消失,不得不说天妒英才。”

刘禹锡:王勃,一个人变得强大,从学会拒绝开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的笔下,风景这边独好。

并且千百年来,仍旧没有褪色。

他真正的强大,不是地位显赫,门庭若市的时候,而是学会了做自己之后。

不懂拒绝,你只会弄丢自己。

唐朝初年,王勃出生在绛州的大户人家。

六岁就能写文,被父亲的朋友杜易简点赞。

读到颜师古注的《汉书》,他发现了很多错误的地方。

然后写了《指瑕》十卷,进行了纠正,从而名声大噪。

有一天,他听父亲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

父亲的话,让他陷入了深思,然后决定去学医。

毕竟,孝顺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在十二岁到十四岁,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一口气读了好几本医书,并且能合理利用。

人们因此对王勃,有了新的认知,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带着巨大的光环,王勃参与了多次科考,还被皇甫常伯等人举荐,被唐高宗破例授予官职朝散郎。

做官后,他成为了皇子沛王李贤的厚爱。

并且大家年纪差不多,亦师亦友,吃喝玩乐都在以一起。

京城盛行斗鸡的游戏,李贤也混入了斗鸡的队伍。

有一天,李贤和英王李显斗鸡,就安排王勃写一篇文章,撮一撮李显的锐气。

王勃遵命,在《檄英王鸡文》里写道,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

文章很精彩,也迅速传到了唐高宗的手里。

高宗看了文章,愤怒不已,将王勃赶出京城,免去官职。

一方面,皇子不学习,整日斗鸡,是败家的征兆。

一方面,皇子之间明争暗斗,王勃作为官员,还煽风点火。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再次举行科考,寻找人才。

王勃闻讯,赶紧备考。

开考之前,他听到吏部侍郎裴行俭说了一句。

勃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为了谋生,他通过朋友的推荐,到虢州做了一名参军。

上任没多久,一个叫曹达的罪犯前来投靠。

王勃出于好心,就收留了。

在内心深处,王勃又担心事情暴露,曹达会连累自己。

惊慌、冲动之中,他加害了曹达,导致自己入狱。

若不是武则天上位,大赦天下,王勃就看不到天日了。

一路走来,王勃都没有拒绝,都在接受命运和别人的安排。

因此一步一步弄丢自己,走向悲催的低谷。

父亲朋友的一句话,让他得意洋洋。

父亲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他的努力方向。

李贤的一句话,可以让他忘记自己的身份,丢开政治,沉迷于玩乐之中。

裴行俭的一句话,让他放弃一举成名天下的科考机会。

曹达讨好了几句,让王勃就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了。

什么都来者不拒,其实是一个人在承载别人的命运,也是太在乎别人的言语和脸色。

不管是碍于面子,还是自己胆小,不拒绝别人。

反过来就是给自己压力,体现了自己的无能。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从三次拒绝开始。

当王勃从监狱出来之后,朝廷派人请他继续做官,他果断拒绝了。

然后他去父亲工作的地方,去尽一份孝心。

路途上,他遇到了滕王阁重修、才子云集的场景。

因而,他也加入才子之中,写下了《滕王阁序》。

对于自己的人生,王勃说食禄只忧贫,何名是直臣。

原来,最好的人生,是敢于做自己。

就算清贫,也没有关系,就算没有地位,也坦然。

无欲则刚的道理,非常明显。

丢掉了所有的精神压力,也不再为了内心的**而活,因此《滕王阁序》才会真正大气磅礴。

拒绝了高官厚禄,人才会接地气,也会走得特别踏实。

拒绝了合群,人才能享受孤独,有独自前行的勇气。

拒绝了圆满,人这一生,才有留白。

有遗憾,有残缺,也没有关系,是另一种美而已。

拒绝了服从别人,才有了自己的方向,走的每一步,都很快乐。

你想做的事情太多,若是都要做,就不得不被人牵绊,甚至被人欺骗。

你想做什么,但是不一定去做。

不想做的,都不去做,诱惑也就对你失效了。

人声鼎沸的街道上行走,你也会有独处的境界。

没有了任何的牵绊,也就没有了内耗,没有了固执,没有了犹豫,内心变得特别强大。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