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10章 花巧董小宛(2/3)

那年董白十三岁,父亲突然暴毙而亡,让这对孤儿寡母措手不及。

料理完父亲的身后事,母亲便带着她到一处幽室中隐居起来。

因为母女俩从来没有参与过绣庄的经营,因此他们只能将绣庄交给伙计们去打理。

隐居了两年之后,明朝开始走向没落,各地战乱不止。

白氏见此乱象,便想关闭绣庄换些银两带着女儿外出避祸。

可是账房一算,绣庄不仅没剩下钱,还欠了几千两银子。

白氏知道是伙计搞的鬼,但却苦无证据,只能硬生生吞下这个苦果,不久之后便病倒了。

年仅15岁的董白不仅要想办法还债,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

但她向来高傲不肯低头向人借钱,于是便听从其他人的建议,更名为董小宛到南京的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

“明朝崇祯十二年,冒襄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

“听到友人方以智、侯方域对董小宛赞不绝口,不禁对这位传说中的冰清玉洁的冷美人大感好奇。”

“几经周折之下,他由方以智引见,终于得以与董小宛在苏州半塘相会。”

“当夜董小宛酒宴归来,醉倚在床头,数不尽娇弱不胜。”

“二人隔帘相谈,冒襄固然惊艳于佳人风姿。”

“而董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襄,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负气节而又风流的才子。”

“此次相见,自是心动不已。”

“崇祯十五年,冒襄第二次相会,董小宛向冒襄表达了委身之意。”

“冒襄始料不及,他借酒醉敷衍,第二天匆忙告别。”

“董小宛无奈之下,只好一路送行。”

“这一送,就一连送了二十七天。”

“从浒关走到北固,冒襄也一连回绝了她二十七次。”

“但这样几次三番,相送相追,二人的情感却反而愈来愈浓。”

“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董小宛赎身。”

“次年春,董小宛和冒襄结成伉俪。”

“董小宛嫁入冒氏之门后,一洗铅华,尽心尽力服侍冒襄家人。”

“事事亲力亲为,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

“冒襄母亲和妻子特别喜欢董小宛,而董小宛也恭敬顺从。”

“闲暇时,董小宛与冒襄常坐在画苑书房中,评论山水,鉴别金石。”

“但董小宛最令人折福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

“到冒家之后,日常琐事都是由董小宛一手操办,井井有条。”

“董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

“冒襄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

“董小宛为他制作的美食鲜洁可口,花样繁多。”

“短暂的幸福宁静生活很快过去了,随着清军南下,冒襄一家不得不辗转逃难。”

“明亡后冒家生活艰难,冒襄大病了三次,都是董小宛一路不眠不休地照顾。”

“正是这份无微不至,才让冒襄大难不死,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竟然能够活到82岁的高龄。”

“但这种劳累的生活,最终吞噬了董小宛年轻的生命。”

柳如是:爱上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并付出生命,是董小宛一生的悲剧。

一个常年隐居的千金小姐,突然被丢进了鱼龙混杂的人群中,多少会有些不适应。

董小宛她生性孤傲、不苟言笑,在画舫卖艺的时候。

难免会遇到刻意刁难她的客人,但都被她清高的回绝了。

庸俗的男人用一双淫秽的目光打量着她,让她浑身不自在,她也只能隐忍不发。

久而久之,这样孤芳自赏的个性倒也赢得了一些高雅人士的欣赏。

但她的性格却影响到了画舫的进账,使得鸨母对她愤恨不已,一气之下她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

可她前脚刚到,债主们后脚就上门,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她声泪俱下。

不久后,董小宛为了生存再一次的重操旧业,将自己卖到了半塘的妓院中。

虽然到了这是非之地,但董小宛依旧坚持不卖身的初衷。

然而为了活下去,她只能将自己的清高收敛起来,终日卖笑。

平日里不乏一些有着闲情雅致和财力雄厚的客人,他们会邀请董小宛陪着自己去游山玩水,有时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

可以遨游在山水之间,对于董小宛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而另一种幸运,就是她也在此处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人冒襄。

他是复社中有名的才子,名气也是相当的大。

早在董小宛还在秦淮河卖艺的时候,冒襄就曾听人提起过她,对她非常的向往,一心想见她一面。

而董小宛也曾听过冒襄的名讳,只是两人总是错过,无缘得见。

一次冒襄来到苏州,到处打听董小宛的消息。

得知她已卖身入半塘中,于是多次去半塘拜访但都恰逢她陪客人出去郊游。

后来冒襄又在苏州待了一阵,在临别之际他又到了半塘,这次两人终于相见。

董小宛一身素雅淡妆,与半塘的其他女子大相径庭,获得了冒襄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