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总管 卷四 章132 白秆兵(1/3)

x,最快更新大内总管最新章节!

任何想到遵化城的人,都必须得经过刘之纶部队所在的埋伏地点,这是到遵化城的必经之路。

本来秦良玉的三千白秆兵与祖大寿的三千关宁铁骑为为一军,刘之纶为一军一同驰援遵化城。

可是刘之纶书生上阵勇气为先,日夜急行军才比后金军队先到的遵化城。

因此秦良玉与祖大寿自然落在了后金人马的后面!

这两人可不是书生,那可是大明朝顶尖的领兵将领。多少年行军血战,让他们知道怎么样让士兵保存体力,随时面对遵化城的一场恶战。

秦陵出土的兵马俑上,看到一种长达九米的长戟。

开始专家以为是挂旗子的,因为实在太长了。但后来发现不能一支军队全是挂旗子的吧。而且两翼还有盾牌刀手保护,后来考证这就是用来对付骑兵的军队。

士兵手持长戟向上倾斜与大地程一个角,手拿的地方后面拖出一节子与地面距离不远。骑兵来时完全可以和他对冲。借助大地的力量把骑兵 顶下来。骑兵手上的长枪不会超过五米,根本够不到地面的士兵。而地面的士兵只要快接触到骑兵 时一个下蹲,长戟根部顶地,保持角度,骑兵自然送上来了。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对付骑兵冲刺,最好的武器就是长矛一类的武器。

白杆兵手中的白杆长矛正好满足了这点,而且与当年岳飞大破‘拐子马’所用的镰钩枪十分相识,长度也比一般寻常的矛和枪要长出一截来。

多尔衮一见‘白杆兵’,心头大惊,急忙阻止后自己的主力铁骑朝白杆兵冲锋!

‘白秆兵’的犀利曾经在多尔衮的父亲努尔哈赤时代,就让‘满万不可敌’的后金军队吃过大亏。

万历年间的沈阳之战中,秦良玉的兄长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

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

可那时多尔衮年纪太小,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

努尔哈赤在生时经常告戒自己的爱子多尔衮说:“南朝白秆之兵,是唯一让我即使胜利也觉得彻底失败的南朝军队。若是有一天你碰到南朝白秆兵,没有高于白秆兵五倍以上的铁骑,速退!否则,你将失败得彻彻底底!”

多尔衮的后队几百骑兵连人带马,被几千支白杆长矛直接捅死,毫无悬念!

“唰——”

几千条白秆长矛列阵推进,步伐沉稳,豪气万丈。白秆士兵面上更是一脸的从容,竟然将大明军队吓破胆的后金铁骑视若无物!

“贝勒爷下令吧!”身旁的后金将领跃跃欲试,他们实在不明白多尔衮统领一万铁骑,竟然在明军几千白秆矛阵面前犹豫不决!

多尔衮体内可是流淌着努尔哈赤枭雄的血液,何况还是个二十出头,正是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多尔衮真想下令冲杀,痛快了事。

可是父辈的经验之谈,多尔衮焉能不信!努尔哈赤凭借三十多户人家就打下半壁江山,父亲努尔哈赤的话,多尔衮至今深信不疑!

“撤!”多尔衮大喝一声!

多尔衮语音一落,周围后金将领集体一愣,还当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多尔衮见左右将领竟然在犯楞,恼怒中再大喝一声,训斥道:“听不见吗!?撤!”

“报——”

多尔衮才喝完,探子已经急忙策马飞驰到多尔衮身前,勒住马缰,翻身下马直接跪在地上朝多尔衮禀报道:“我军侧翼发现三千骑明军骑兵!”

多尔衮心中暗叫了声侥幸,刚才差点热血上涌,命令部队冲击,到时候与白杆兵撕杀在一处,还不知道能不能击溃眼前的白杆兵,后路就先给明军骑兵抄了!

“撤——”

多尔衮已经顾不得遵化城里的阿济格和阿敏了,只得让阿济格和阿敏两人自求多福!

成大事者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东西该抛弃,多尔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王承恩是很象,他们是同一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