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不殆录 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战西堤(2/3)

不过由于他号令鲜明,与士卒共甘苦,部下并没有太多怨言。(注2)

程文季好奇为什么侯胜北会纵容麾下将士做这等有违礼法之事。

侯胜北笑而不语。

当初征北将军府军士掘了郗昙的墓,挖出了王羲之的真迹,这次又会挖出什么宝贝呢?

什么猪形酒具漆盒、漆木雕座屏等铜器漆器等物,中下层军官和士卒分了也就分了。

真正的好东西,例如谷纹玉璧这样的璧圭琮璋璜琥等礼玉六瑞,王者佩剑之类,士卒不敢私吞,还是会献给主将的。

不久之后,侯胜北就收获了一块玉龙凤佩和一把越国铜剑。(注3)

玉佩呈青白色,龙身弯曲,首尾向上卷起,长角后有钩形鬃毛,布满卷云纹和蝌蚪纹。

尾背上凤鸟傲立,凤喙钩状,颈胸饰绚索纹,腹背鳞状羽毛,尾部长翎三股。

侯胜北不是贪财之人,平日财货也大多分给了部曲,无甚稀罕之物。

想到自己还从未给萧妙淽送过什么像样东西,心下有些惭愧。抚摸着手腕上的红豆串,想着萧妙淽曾经贵为公主,眼界必高,要不就以此物博佳人一笑?

铜剑装在漆木剑鞘中,是把二尺出头的短剑。

剑身上布满了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蓝琉璃,背面镶绿松石,靠近剑格之处刻有“越王鸠浅真刚”的鸟篆铭文。

《拾遗记》记载越王使名师欧冶子以白马白牛祠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

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魂,七名却邪,八名真刚。

传说中的越王八剑,不想却在此处得了一把。

没有武人不爱名剑的,侯胜北欣赏着这把千年前的名器。

只见剑身修长有中脊,剑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剑茎两道凸箍加以强化。

挽了个剑花,但见剑光如电,寒气逼人。

把玩了一阵,将剑放在桌上。

侯胜北心想,自己得了宝剑玉佩,都会沉迷喜悦。那些一般军士见到财货,必定更是欢喜不已。

全军一门心思都想着掘墓发财,还会有战心吗?

那么陆腾的攻势,应该很快就会来到了吧。

-----------------

意料之中的打击,在某一个风雨如晦的日子降临了。

江陵总管陆腾亲率大将军赵訚、李迁哲的来援兵马,加上萧岿的梁军一部,共计三万步骑从城内开出,浩浩荡荡杀向西堤。

宁朔堤的掘堤和守护任务,由城西的荆州刺史陆子隆负责。

又增调了城北钱道戢麾下的侯胜北、程文季两部,联合防守。

虽名荆州,和当初拥有南阳、襄阳、章陵、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的荆襄九郡之时的荆州远远无法相比。

此时只保有治所公安的南岸部分,又是华皎叛乱后的新镇之地,元气未复,兵力孱弱。

陆子隆虽然安抚夷夏,甚得人和,但是地窄民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麾下只有五千余人。

加上侯、程两部的五千余人,共计万人之众守堤。

两军相合虽然人数不算少,然而在北周军的一击之下,就呈现了败相。

陆子隆率军奋勇迎敌,被李迁哲率领的骑兵突入阵中,身被两枪,受了重伤。

主将负伤,士气下降的荆州士卒更不是北周军的对手,抵挡片刻就败下阵来。

李迁哲得手,转了个方向,又想故技重施。

自己只要搅乱南军阵形,陆腾的步军就可以轻松收割。

侯胜北看着迎面冲杀过来的李迁哲骑军,列阵以待。

已是八月秋季,凄风冷雨。

铁蹄卷起泥浆,势不可挡。

千步、五百步、三百步,即将进入强弩射程。

李迁哲有些奇怪,他已经做好了挨上一轮弩箭的准备。

挑选这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出击,就是看准了弓弩的威力下降,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而骑兵雨中突击,更带威势。

可是对面的南军就是举着矛,没有拿起弓弩射击的打算,难道以为这样就能抵挡北朝的铁骑冲阵了?

怕不是是吓傻了吧。

二百步。

人仰马翻,跌入陷坑。

李迁哲大怒,竟然在阵前挖了无数陷马坑,此人何其恶毒!

在侯胜北看来,杨白华都说当年他的先祖杨定为陷马坑所败。

你李迁哲的骑术水平,总比不过杨伯的惊军骑吧?

趁着全军掘墓之际,他率领亲卫幢也挖呀挖呀挖。

不仅自军阵前两百步内陷坑密布,还顺带着延伸挖至相邻的程文季阵前。

反正掘墓还是挖坑,都是一样尘土飞扬。

侯胜北下令,反击!

掉入陷马坑的骑军毫无还手之力,折断腿脚难以起身,一个个被活活地戳伤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