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 第一六四章 吓走恭亲王(2/4)

可是,就在这个满清官员全都想着投降的时候。本该在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受伤死亡的直隶提督史荣椿,一名地地道道的汉人将领,却怎么也不同意,非要誓死一战!

史荣椿实际上是大沽口保卫战的真正指挥者,在天津守军的威望也是无人能及,他说不投降,那别人也就不敢再说投降的事儿。

本来呢,史荣椿也不是不知道目前的时局,就算他能守住天津。大清国估计也是要完蛋,不过渗透在骨子里的忠君思想,还是让他决定为大清尽忠。

就这样,他尽心尽力的安排城防。就等着跟精武军决一死战,而等精武军来到天津城下,并全部聚集在南门外之后,他还亲自坐镇南城门鼓舞士气。一副誓与天津共存亡的态度。

然而,精武军对南城的炮击,把这一切都毁了。因为那炮击太猛烈了,把过来督战的提督大人史荣椿也一起炸死了。

史荣椿这一死不要紧,天津守军再也没有了主心骨,而那番轰城景象太过震撼,所以早就无心防守的各城门守军干脆就自己打开城门投了降。

所以说,天津之战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如果史荣椿没有在之前的炮击中被炸死,那以他的威望与固执,恐怕精武军真的要付出大量的伤亡才能攻下这座天津城。

因为左宝贵说过,史荣椿早就有所安排,那就是万一守不住城墙,就在城里跟精武军打巷战,比如他左宝贵,就是准备打巷战的兵马之一,要是那样的话,精武军肯定损失不小。

幸好幸好,让本该早死的史荣椿在这里又被提前炸死了,要不然,李永吉说不定还真的要头疼一阵。

打下了天津,北京的门户就洞开了,这让得到消息的恭亲王奕?一脸的惨白。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走字。”看到奕?不说话,被叫到恭亲王府商议对策的富明阿首先开口,“虽然我们最近筹集了不少钱,也招募了不少人,但恕我直言,时间太短,我们根本就挡不住精武军。”

从富明阿的语气中,就看出他们这些人心态的变化,要知道原本这些人都是叫精武军做短毛的,不过随着精武军的接连胜利,他们也逐步改了称呼,不再说他们是短毛,而慢慢的以精武军称呼,这也算是一种承认吧,承认对方很强,值得自己尊敬的意思。

“是啊王爷,赶快下决断吧!”此时此刻,哪怕是最死硬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也不再看好北京的城防,也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跑,“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走?”恭亲王奕?苦笑着摇头,“我们能去哪里呢?”

“我们可以去关外,找皇上啊。”宝鋆开口道。

“皇上?”奕?嘲弄般的笑了笑,继续摇了摇头,却没再说话。

是啊,皇上,这大清国还是有皇上的,可皇帝他老人家此刻不在这国都北京城,而是在承德。

正常来说,现在北京城眼看守不住了,去找皇帝也无可厚非,但奕?却不想这么做,无他,他丢不起这个人!

实际上,奕?一直很看不上咸丰皇帝,认为他不过是会装腔作势的小人,就是靠着一点小把戏,骗过了当年的父皇,这才当了皇上,论真才实学,跟自己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好吧,他当上皇帝也就罢了,反正他奕?对皇位也不是很留恋,只要这个哥哥能可好好的大清国,他也就心甘情愿的服软,毕竟胜者为王么。

可现实中,他那个哥哥当皇帝一点也不称职,做皇帝期间贪花好色不说,还十分的无能,大清国如今这幅模样,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责任都在他身上!

原本,他还把这些想法都压在心底里,可当咸丰皇帝出逃北京。并把烂摊子都给他的时候,奕?就彻底的放开了怀抱,也更加的看不起他了。

一国之君不能死社稷就罢了,可奕?认为,皇帝出逃的太急切,因为那时候的局势虽然坏,但还是能够挽回的,但就因为咸丰皇帝这一跑,把仅剩的一点军心士气都跑没了。

济南为什么这么快就被攻下?天津又为什么这么快就陷落?奕?认为这纯粹是因为皇帝提前逃跑留下的恶果!

此时的奕?,还没有真正跟精武军接触过。对于精武军的种种,都是道听途说,按照他的想法,精武军再强,也不过是被洋人武装起来的一支力量,最多就是跟洋人半斤八两。

当年大沽口保卫战的时候,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上下一心,洋人也不是不能被打败。而由此推论,只要他们上下一心,也不是不能打败精武军。

僧格林沁的失败,被奕?看成是对方骄奢淫逸兼麻痹大意。认为主要错在僧格林沁桀骜不驯,错在咸丰皇帝用人不明。

要知道,那支三十万人的大军虽然庞大,但良莠不齐。号令不一,此时需要的是一名老成持重的大臣做总帅,却不能让僧格林沁这种性格激烈的人当总帅。

在奕?看来。僧格林沁脾气倔强,性格坚毅,但却不怎么会处理人际关系,他适合当一线将领,却不适合当统筹全局的总帅。

然而,咸丰皇帝却让他当了大军的统帅,这样一来,那支大军上下之间恐怕也不会多和谐。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队伍要是过了十万,最重要的不是局部战力多强,而是看组织能力,也就是靠统帅能多大限度的发挥各部的威力。

通常而言,在没有更好的通信设备之前,人数越多,反而越容易混乱,这个时候的统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有多勇悍,而是看你会不会做人,能不能协调好各个将领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互相配合好。

如果配合好了,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但如果配合不好,反而还不如一个精悍的小团队能打。

古往今来多少以少胜多的战例,大多都是精锐的小团队战胜庞大的大团体,原因就在于大团队没法发挥自己的力量,人多反而造成自己的混乱,让敌人有机可乘。

所以,早在僧格林沁带兵出战之前,奕?就分析过这支大军会败,结局也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