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王甚慰 第2章 新月(3/3)

当今的天下人,喜爱形容修美之士。中山王身份矜贵,容貌出众,甫一露面,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拜见时,连皇帝也忍不住与他多说两句话。中山王年纪虽小,却极有章法。接人待物,有礼有节,面对天子也自有一番大方的气度,更令众人刮目相看。

朝会的隔日,太皇太后的长乐宫热闹起来,寿宴上,皇室的远近族支都派了人来,可谓子孙满堂。

灯烛灿若繁星,照得殿上通明。不仅各诸侯、藩王和宗亲,太后、皇帝、诸公主皇子也齐聚殿上。太皇太后端坐上首,太后和皇帝列次陪坐,乐声悠扬,来贺寿的诸侯和藩王轮番拜见,献上各式各样的寿礼。

太皇太后姓周,与中山王的曾祖母、中山恭王的王后是姊妹。中山王上前拜见时,她看着这个身材单薄的俊俏少年,满面疼惜。拉着他的手,左看右看,只不肯放。

中山王献上的寿礼中,有一样中山国特产的金丝蜜枣,盛在精致的漆盒里。太后看着,忽而动容道:“你曾祖母在世时,也每年给老妇送一盒蜜枣来……”说着,眼睛发红。

中山王看着她,怔了怔。

身后的中山国丞相冯暨上前一步,正要开口,却见中山王向太皇太后一揖,道:“父亲故去前,常言承太皇太后疼爱,奈何沉疴缠身,不得赴京。临终前,仍惦记着要给太皇太后爱吃果脯。睿华不孝,亦常年卧病,去年病好,母亲说这是太皇太后福泽所致,令睿华亲自拜见太后,亦偿父亲遗愿。”

中山王说话不像一般少年那样充足,声音带着些稚弱的软脆,一番话却是熨帖得体。

冯暨愣了愣。

太皇太后听着大受感动,又感叹了一会,方才破涕为笑。罢了,却不肯让中山王下去,让内侍在身旁另置一席,让中山王坐下。

坐在附近的温太后打量着中山王,笑着对太皇太后道:“中山王眉间都有几分桓王的影子,可依我见,却比桓王更俊俏。”

太皇太后亦笑,问冯暨:“中山王此番出来,可有医师跟随?服侍之人可足够?”

冯暨道:“太皇太后不必忧虑,国中跟随而来的医师和从人皆是充足。”

太皇太后颔首:“若有缺短,禀与我知。”说罢,又叹一口气:“中山王大病刚愈,尚且能千里迢迢来看老妇。我有些个亲孙儿,却远在边鄙不得回来,也不知何时能见。”

这话出来,四座众人讪然。

朔北王元煜,先帝的二儿子,皇帝的异母弟弟。他自幼聪慧,少年时崭露将才,十七岁随军出征北境失地,一战成名,也因此封了朔北王。先帝病逝的那一年,羯人联合羌人进攻西海,朔北王率军出征。待得胜利,先帝已经去世,太子即位,成为新皇。

也就是从那时起,朔北王一直留在了北境,没有回来。

此事,在朝臣和民间一度议论得沸沸扬扬,众说纷纭。但是在宫中,没有人敢提,能当着温太后和皇帝的面念叨朔北王的,也只有太皇太后。

温太后看皇帝一眼,似笑非笑,轻轻吹着一盏茶。

皇帝面色不改,微笑:“元煜镇守边关,朕亦是十分想念他。祖母若是挂念,正好昨日他的信到了,朕这就命人取来,给祖母念一念?”

太皇太后轻哼道:“罢了,那些台面话,不用你念我也知晓。”

皇帝笑笑,正要再说,忽然,侍中汤荃小跑着上殿来,向众人一拜,喘着气道:“禀太皇太后,禀陛下,城门传来消息,豫……朔北王已经到了城外!”

众人闻言,面色皆是一变。

皇帝的笑意凝在唇边。

“朔北王回来了?”太皇太后目光一亮,惊喜非常。

温太后亦是惊诧,神色疑惑不定。

皇帝问内侍:“何人所报?可无看错?”

“是城门校尉急报,侍卫千人,旗帜符信俱是无误,确是朔北王。”

“还等什么,快快去将朔北王迎来!”太皇太后满面喜气,急切道。

温太后目光一闪,看向皇帝。

皇帝面带微笑,道:“朔北王千里迢迢回京,一路辛苦,还不速速迎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