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宁 第七百零六章密室之物(2/2)

赵将军在看完信之后试探着问道:“这封信里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值得我记录下来的东西,尤其是涉及到了廷尉府配备药物的秘密,我就不记录了吧?”

高清澄却摇了摇头:“都要记录。”

她示意聂惑将这封信的内容摘抄重要的做了笔记,赵将军倒是省事,照着聂惑摘抄的他又抄了一遍。

按照和高清澄约好的,两人在摘抄记录上都用了自己的官印也按下了手印,明确记录了摘抄这些的时间。

高清澄看了赵将军一眼,赵将军点头示意可以看第二封信了。

高清澄将这封信打开之后仔细看了一遍,两个人又都松了口气。

这封信里依然没有提到张汤和器组织有什么关联,也没有提到这封信是写给谁的。

不过,显然和第一封信是写给同一个人的。

这封信着重提到的就是真言药水。

张汤在心里告诉这个人,真言药水的反噬之力对人伤害极大,以死囚试验之后发现,死囚在用过之后的一个时辰内就会有毒发迹象。

所以张汤要求这个人暂停真言药水的研制,最好还是更多的去研制廷尉们能用到的伤药和解毒药。

张汤在信里说,这种药水就算能对问供起到帮助作用,但服药的人反应剧烈,且在服药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用这样的东西问出来的供词,在律法公正上来说其实做不得证据。

张汤还说,他已经将酬劳送出,还是老的办法,不会被轻易查到。

赵将军和高清澄两人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觉得关于酬劳这句话似乎有些问题。

如果这个人是受雇于张汤,那为何酬劳要用隐秘的方式支付?

这就说明这个人是张汤自己雇佣的,而非廷尉府雇佣。

高清澄读过廷尉府的所有卷宗,从未在其中发现过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但是高清澄在这一刻想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廷尉府千机处。

千机处是在曹猎剿灭了蜀中唐门之后创建的,千机处最初那些高手十之六七都出自唐门。

这是有卷宗记录的事。

高清澄看过的,当初唐门因为涉及到了勾结旧楚余孽叛乱,不服大宁朝廷招降,所以被曹猎带人几乎灭门。

其中一批愿意为朝廷效力且有真本事的被曹猎秘密送往长安,以此为班底成立了千机处。

不得不说的是,千机处的成立给廷尉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保障。

千机处研制的解毒药,几乎可以解开这世上已知的九成以上的毒。

除此之外,大批的功能强大的武器装备被开发出来,让廷尉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实力倍增,护具的升级也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了更大保障。

几年前张汤在召集所有千办回长安议事的大会上,还曾当众说过近些年来廷尉府最大的功臣不是诸位而是千机处。

这封信里提到的人,和千机处有没有什么关联?

两人看完第二封信之后各自记录,然后盖章按了手印。

要打开第三封信的时候,高清澄心里隐隐约约的有些紧张。

她这样的人就算山崩于前大抵也会面不改色,此时的紧张是她真的害怕张汤曾经私自做过些什么。

她不相信张汤会背叛陛下背叛皇后背叛大宁,但以她对张汤的了解......张汤为了查案,几乎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

第三封信打开之后,两个人只看了一半眼神就都有了些变化。

刚才高清澄想到的千机处,在这第三封信里就被张汤提及。

这封信和前两封一样,一直都是张汤在告诉收信人什么事,从头至尾,依然没有提到收信人是谁。

在这封信里,张汤提出他已准备好在廷尉府筹建千机处,他希望收信人可以尽快到长安一趟了。

这封信很短,最后一段的大概意思是。

只要你协助廷尉府筹建千机处成功,那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就能得到。

这段话写的并不是很明显,显然张汤也是在防备着有人看到这封信会拿住什么把柄。

再回想这三封信的共同点......不写信是给谁的,不写时间。

这显然是张汤故意为之。

也就是说,张汤曾经想到过这些书信可能会落在别人手里,可能会被收信人之外的人看到。

第四封信打开之后,就显得奇怪了。

高清澄仔细看了看,她和赵将军说,怀疑这三封信反而是距离现在时间最近的。

这第四封信只有六个字:都好,安心做事。

第五封信还是这六个字:都好,安心做事。

之后连续打开了好几封信,内容完全相同。

赵将军看向高清澄:“这里......以前是不是囚禁过什么人?”

问过之后他就有些后悔了,这不是他该问的。

高清澄没有回答,赵将军也庆幸高清澄没有回答。

“郡主,还看吗?”

赵将军道:“要不然等明日再继续?你远道归来应该也有些劳累......”

高清澄摇了摇头:“尽快看完。”

信已经没有了,按理说信里的内容最多也就是能让人猜测这里曾被张汤囚禁过什么人。

接下来她让廷尉打开了一口密封的箱子,掀开之后便是一层厚实的油纸布用以防潮。

掀开油纸布,里边竟然是一摞整整齐齐的图纸。

赵将军对这些图纸完全没有任何能力分辨,高清澄在看了几张之后脸色再次有了变化。

单独一张一张的看这些图纸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些分辨不出来具体作用的部件。

高清澄让人将灯烛端过来,她将几张图纸放在一起,借助灯火照透了几张图纸来看,发现那是一个翅膀形状的东西,又像是一个奇怪的风筝。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