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天下 第三十一章敦州第一令(2/2)

张云卿一开口,其他也纷纷开口,王四哥说道:“大道理,我们不懂,要我们做什么,使君吩咐就行了。”

“对,”王四哥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觉得轻松起来。

是的,他们大多数何曾想过如此复杂的事情。

在座各位也只有,乔坚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足够深入思考虞醒谈的这个问题。此刻,乔坚还在沉思之中,其他人对虞醒的想法不看好,归不看好。但是对虞醒的能力还是信任的。

这才不足两个月,从二十多人的逃亡队伍,发展成现在。

这个时候,虞醒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只要虞醒能保持胜利,带领大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虞醒说要将上天入地,所有人也只会鼓掌欢迎。

虞醒说道:“州学之中,只供应中午一餐。先习字开蒙,然后习算,乔长史州府之中的一些事情,是可以让学生们做的。另外各级官员将领,”虞醒看见张云卿,微微一顿,说道:“还有夫人也要入州学传授武艺学问,因材施教,文字上有天分,可以从文,入州府做事,武学有成,可以从军,真有大才,我亲自收到身边培养也是可以的。”

乔坚回过神来,听虞醒此言,心中暗道:“绝妙。”

“十几岁的孩子,最容易被蛊惑了。只要三言两语,足以骗他们去死了。自古以来匪徒作乱,都有少年为贼的。这将来是公子麾下一支劲旅。此其一也。”

“父母,无不爱子。儿子在军营之中,父母自然也会思量,不会做什么事情。所谓质子军是也。此其二也。”

“以夫人养育少年,取羽林孤儿之意,将来必虞家之忠臣。此其三也。”

“看似靡费很多,但是不过养两三年,不,只需会读书算术,就足以入我手下办事,也解了州府缺人的问题。此其四也。真是一举而数得。”

“公子,不,使君果然大才,胸有丘壑,”乔坚心中想得越多,眼睛越亮,暗道:“唯有这样的人,才配当的主公。”

却不知道,虞醒压根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

虞醒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个目的,那就是成本的压缩。

他不想建立起九年义务教育吗?

是不能。

要建立起九年义务教育,那需要一个伟大的新中国。

孩子太小,养孩子是一个负担。甚至小孩子容易夭折,一个不小心死了,那就让他与芒部百姓之中种刺了。而十几岁的孩子,都很大了。已经不容易出事了。而且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如果说,有心向学,也不用老师多用心力,他们自己应该知道学习。如果不懂学习的重要,最少也学会操练。

这也是对现实局面的妥协,毕竟虞醒也很清楚,他们面对太多现实问题,只能将教育之中,增加更多的军事要素。以应对残酷的斗争。

而且几万人的部落之中,十几岁的男孩子,其实也没有多少。

最多上千人,也是而今能承担的极限了。

至于让张云卿参与进去的原因更简单了。

这里,加上已经离开的舍利畏,也不过五个人称作读书人。

虞醒,张云卿,乔坚,李鹤。至于其他人,最多是识得几个大字而已。

他们四个人,不多承担,怎么可以啊?

张云卿说道:“没有问题。”

乔坚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没有问题。”

虞醒说道:“那就执行吧。”

众人纷纷散去。

乔坚更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他现在是敦州的大管家,虞醒说要办州学。这事情其实是他在办。比如找地方,比如通知下面招生等等。

更不要说,敦州初定,所谓的敦州府几乎处于不存在的状态,都要他来做。

他忙得要死。

只是快步走出门的时候,忽然眼前一黑,腿一软,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几乎要栽倒在地面上,有一双手从身边来,扶了他一把,说道:“怎么了?”

乔坚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这才想起,他刚到就被安排任务,立即做事,不知道与下面话都说不通的夷人,费了多少口舌,做了多少工作。到现在都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合一下眼。

演义里的谋士,掐指一算,我有上下三策。真正历史中的文官,钱粮丁册,百姓民夫,千头万绪。累得如狗。

乔坚就是这样的。甚至因为缺少人手,一个人要做好几个人的事情,更是超级加倍。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